本书收录有关版本目录学研究的文章38篇,分为纪念冀淑英先生逝世十周年、典籍、目录、版本、校勘、收藏、人物、形制、保护、感言10个专题编排。作者均为古籍版本学界从业者及专家学者,文章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本书系张舜徽先生为便于初学,选录有关文献学之专著、论文、笔记、书札汇集而成,留意于群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辨其源流,明其体统,以识古书之真伪,审版本之先后,旁及校勘、目录、辑佚、避讳诸端.览是书者,可由此发越志趣,增长识见,以从事于文献整理之业,必可致精造微,取得硕果。
李柏达编著的《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以广东五邑银信为素材,通过对银信邮史与侨史的研究,揭示了银信对五邑侨乡社会的影响。全书包括“2014广东省集邮展览”金奖加特别奖五框邮集《广东五邑银信(1896-1949)》复印件、台山现存50家银信机构遗址及相关的银信档案、银信邮史研究论文以及台山侨批故事等文章,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银信文化。银信资料珍罕,图文并茂,作者研究深入,故事感人,是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银信邮史研究文献,具有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以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体制为出发点,介绍了当今图书情报工作实践与研究的方法、技巧和艺术。其内容几乎涉及21世纪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所有领域,具体包括图书馆传统的与现代的服务工作、图书馆用户教育、文献信息检索、科技查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情报研究与学术交流、图书情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等。全书注重图书馆学、情报学新理论在图书情报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凸显了现代技术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的无穷魅力。本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图书情报经验方法与工作研究的工具书;既传授微观的服务技巧,又绍介宏观之管理规范;既可系统学习,又便于随时翻检;可作为21世纪图书情报工作者的案头书、图书馆员上岗培训之,也可作为图书情报学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内容是考证中国印刷术的起源问题,以大印刷史观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宏观定位、层层进逼的方法考证印刷术的起源。系修订再版。
《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件大事。本书由吴建中、柯平、陈坚、褚树青、程焕文、李东来、金武刚等专家解读《公共图书馆法》,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公共图书馆、政府的责任、《公共图书馆法》将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什么、图书馆人应该怎么做、《公共图书馆法》与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法》与公民的文化权益等内容,书后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全文。本书内容丰富实用,适合作为图书馆员学习材料。
柯平编著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模型与实证)(精)》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国内重点、全面研究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著作。图书馆战略规划问题既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其实践发展的要求,更是图书馆事业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本书围绕这一涉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首次从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型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和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模型、指南和相关辅助等。
本书是为图书馆开展馆员竞争情报教育而编写的,全书内容共分九章:章讨论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阐述竞争情报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竞争情报的定义、特征、功能、工作流程、作用机理等;第三章构建竞争情报研究的内容体系;第四章讨论竞争情报工作的组织与规划,如部门的建立、人际网络的建设、情报需求的调查等;第五章介绍常用的竞争情报搜集方法,如文献资源的检索、网络媒体的监测、人际网络情报的搜集、实地调查等;第六章讨论竞争情报的加工与整理方法;第七章研究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如SWOT分析模型、BCG矩阵分析法、专利分析法等;第八章介绍竞争情报的传播方法;第九章讨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方法,如保密制度的建立和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竞争情报道德品质,自觉遵守竞争情报
文献计量学自20世纪建立以来有了很大发展。在图书馆管理、科研管理与评价。情报研究、科学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是以期刊为文献基础的自然科学。近年,虽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有了的发展,但却十分有限;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依然非常模糊。可是在另一方面,有关管理部门出于学术评价的需要,对文献计基学方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随着定量方法在学术评价中的使用,各种质疑和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其中尤以来自学术界的意见为甚。因此,改变当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单纯依赖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学术评价的现状,让这门学科返璞归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制约因
多年以前就感到翻检元人文集有一个综合的篇目索引,而且动手做了一些,但没有实现。现在陆峻岭同志编纂的《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正式出版了,这是元史研究工作者的喜讯。元人文集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关于元代史事的资料。屠寄的《蒙兀儿史记》和柯劭态的《新元史》,都曾充分地利用了元人文集。陈援庵先生的名著《元西域人华化考》,可以说主要是依据元人文集的材料写成的。元人文集的史料可以订正和补充《元史》的误漏。《元史》卷九十三《食货.税粮》有“丁税少而地税多者纳地税,地税少而丁税多者纳丁税”的说法,据胡祗通《紫山大全集》卷二十三《丁粮地粮详文》,丁税、地税是以军户和民户分的,军户纳地税,民户纳丁税,这就很清楚了。《元史》卷一百二十五《赛典赤瞻思丁传》对他的孙子乌马儿,只提了官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而任
书院与科举在中国古代教育大舞台上共存了一千余年。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教育史上,书院与科举是两个相当独特的方面,二者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唐末五代时期,士人为获得应进士科需要的诗赋文学知识,是作为教育组织形式存在的书院产生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可以说书院是因科举而生。北宋王朝建立之后,书院成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承担了培养科举人才的重任。庆历、熙宁元丰和崇宁兴学过程中,书院与科举的关系变得相对疏远了。北宋中后期,不少新创建的书院成为研究、传播新儒学的基地,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南宋时期,在新儒家科举观的影响下,书院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科举服务,而且反对片面追求科举的学风,书院的职能再次回归到为科举服务之上来。元朝书院的创建者、修复者、讲学者和支持者不仅是恢复科举取士制度的有力宣导者,而且也
本书是者年来零星的学术性文章,以及些议论的结集,主要讲古书、讲版本。书中还收录了作者60多年记录整理的《吕思勉先生〈古文观止〉评讲录》对青年人通晓古文、学做文言文极有帮助。2001年我出过这样性质的集子叫《学苑零拾》,这次讲古书讲版本的多了些,因此改用《学苑与书林》作为书名。这里还收录了六十多年前我记录整理的先师吕诚之先生讲课笔记——《吕思勉先生评讲录》,长达四万多字,占了些篇幅,但对青年人通晓古文、学做文言文实在极有帮助。
本书是一部图书馆学随笔集,内容精选自科学网图谋博客(年8月至2013年8月),分为六辑:“学海泛舟——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习与思考”、“图林漫步——图书情报界人和事的交流与记录”、“数图研究——数字图书馆及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跟踪”、“学海拾贝——各种载体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编撰”、“学习日志——图书馆学情报学读书笔记”、“闲情偶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随笔”,体现了“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对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图书情报领域教师和学生有参考价值。《图书馆学笔记(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值得对图书馆工作感兴趣者、学习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已从业者和从事图书馆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各类与图书馆职业相关的人士阅读与收藏。
本书论述了西方档案学的两大支柱理论——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轨迹和规律。通过梳理来源原则从形成、遭受冲击到被“重新发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从产生、盛行到“笑对挑战”的发展过程,深入挖掘了两大理论的宏观区别与深层联系,系统总结了两大理论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档案专业的深刻启示,合理预测了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趋势。这本专著的选题校为宏观,具有的开创性。它借助西方档案学的宏观背景,系统地论述了档案理论中两大支柱——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进程,深入挖掘了两大理论的发展规律并总结了这一规律对档案不额头乃至档案专业建设的启示意义。本书立论新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文字流畅、笔力天阔。
我们关注社会阅读,旨在营造一个书香的社会。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社会阅读行动、大众阅读推广、社会阅读研讨、社会阅读机构、社会阅读调查、海外社会阅读情报、社会阅读方式变迁等。该书图文并茂,包括100多幅精美的彩色图片。该书对于图书馆和相关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很有启发性,对于阅读研究者来说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料。本书汇集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汇集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阅读让社会更和谐,我们关注社会阅读。从社会阅读行动到大众阅读推广,从社会阅读研讨到社会阅读调查,从社会阅读方式变迁到海外社会阅读情报,本书涉及社会阅读的方方面面,旨在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社会。
《清代江南藏书家刻书研究》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清代江南藏书家的刻书为切入点,把江南藏书家之藏书与刻书二者结合起来,重新审视作为清代封建社会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的刻书的基本情况,清代江南藏书家刻书特点,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以及藏书家刻书的深刻影响及刻书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