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部次序是韵部间亲疏关系的直观反映,更是解释音转的依据,韵序相近,则表示韵部间关系紧密,或可音转;韵序较远,则表示韵部间关系松散,不可音转,理清韵部次序至关重要。学界普遍承认王力对上古三十韵部的总结,但王力在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对上古韵部小类的排列次序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考察上古韵部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对这些韵部进行科学的排序。在本书考察范围内,涉及韵部的古音通假共计12968组,其中本部通假共计9871组,异部通假共计3097组,5380次。对高频通假加以综合考察,可将韵部归纳爲“之职蒸”“幽觉冬”“宵药”“侯屋东”“鱼铎阳”“支锡耕”“歌月元”“脂质真”“微物文”“缉侵”“叶谈”十一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王力古韵分类的正确性。
作者通过大量实际案例与图片,对西方博物馆中的展陈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其中包括基本设计理念与具体的实现手段,尤其在“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这一艺术创作的瓶颈问题上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本书既是一本艺术与设计类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一本了解西方文化的有趣读物。 作者简介:于海勃,场景设计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特聘客座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自1990年始,长期在英美两国多所大学教授场景设计,并从事一线的设计实践。其二百余个设计作品涉及舞台设计、影视美术、大型活动及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多个领域。2018年被美国加州大学授予荣休教授,现长期定居并往返于北京和拉斯维加斯两地。
《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注释:宋代国家医学考试试题集》讲述了我国自宋代始,中医考试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命题,三年一次,且制度化,同科举。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授予不同职务、级别。随着宋朝的衰落,此制度逐渐淡化,至元朝止。该书是将宋代国家考试中医试题(太医局命题)及标准答案合编成册,于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获朝廷准行。全书共九卷,共87道试题,均为问答题,每试题后均有标准答案。87道试题共分6类:1.墨义:基础医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共9道题。2.脉义:脉学及诊断学知识,共6道题。3.大义:病因、病机及脏腑学说,共37道题。4.论方:方剂学知识,共8道题。5.假令:假设临床案例,要求准确剖析辨证论治,共18道题。6.运气五运六气基础知识及六十甲子中某年的运气分析及预防治疗方案,共9道题。该书的87道考题包
目录之学,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目录学著作,对了解我国文化、学术研究具有重 要价值。而明清两代,私人藏书盛极,因而私家目录著作也极为丰富。 本书对近三百年来古籍目录著述中较为重要和有价值者作了梳理,对其源流、古籍收藏、学术价值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共收杨树达十一种读书笔记:读《尚书》、读《左传》、读《国语》、读《后汉书》、读《庄子》、读《荀子》、读《商君书》、读《晏子春秋》、读《吕氏春秋》,另外还有两种读《说文解字》遥笔记——“《说文》求是”和“声训杂记”。 这些笔记引用了大量而丰富的资料,或对原书提出校订意见,或对诸家说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可为读者阅读古书之参考。
《旧闻记者》出自他独具个性的创意──在二零零五年的每一周同步阅读六十年前(一九四五年)的旧报,并随时写下他的“非典型札记”。他在报章开辟的“旧闻记者”专栏,受到香港和内地读者的欢迎。这是“旧闻专栏”的一个结集,五十篇短文,各附旧报原件,生动有味。对传媒人士,它也是重要却不沉重的“另类新闻史”。为香港读者所熟识的《唐山大地震》作者钱钢,被称为"非典型传媒人"。他用文学和历史的眼光看现实,又常用新闻的笔触写文史。
本书依据书籍制作的演变和发展,逐代论述了中国私家藏书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历代大藏书家、藏书世家的收藏活动、藏书思想和学术成就。又以整体或专题的形式论列了与私家藏书有关的藏书楼、藏书章、藏书家的功绩、藏书家的区域分布、私家藏书文献探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