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部次序是韵部间亲疏关系的直观反映,更是解释音转的依据,韵序相近,则表示韵部间关系紧密,或可音转;韵序较远,则表示韵部间关系松散,不可音转,理清韵部次序至关重要。学界普遍承认王力对上古三十韵部的总结,但王力在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对上古韵部小类的排列次序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考察上古韵部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对这些韵部进行科学的排序。在本书考察范围内,涉及韵部的古音通假共计12968组,其中本部通假共计9871组,异部通假共计3097组,5380次。对高频通假加以综合考察,可将韵部归纳爲“之职蒸”“幽觉冬”“宵药”“侯屋东”“鱼铎阳”“支锡耕”“歌月元”“脂质真”“微物文”“缉侵”“叶谈”十一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王力古韵分类的正确性。
《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注释:宋代国家医学考试试题集》讲述了我国自宋代始,中医考试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命题,三年一次,且制度化,同科举。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授予不同职务、级别。随着宋朝的衰落,此制度逐渐淡化,至元朝止。该书是将宋代国家考试中医试题(太医局命题)及标准答案合编成册,于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获朝廷准行。全书共九卷,共87道试题,均为问答题,每试题后均有标准答案。87道试题共分6类:1.墨义:基础医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共9道题。2.脉义:脉学及诊断学知识,共6道题。3.大义:病因、病机及脏腑学说,共37道题。4.论方:方剂学知识,共8道题。5.假令:假设临床案例,要求准确剖析辨证论治,共18道题。6.运气五运六气基础知识及六十甲子中某年的运气分析及预防治疗方案,共9道题。该书的87道考题包
目录之学,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目录学著作,对了解我国文化、学术研究具有重 要价值。而明清两代,私人藏书盛极,因而私家目录著作也极为丰富。 本书对近三百年来古籍目录著述中较为重要和有价值者作了梳理,对其源流、古籍收藏、学术价值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共收杨树达十一种读书笔记:读《尚书》、读《左传》、读《国语》、读《后汉书》、读《庄子》、读《荀子》、读《商君书》、读《晏子春秋》、读《吕氏春秋》,另外还有两种读《说文解字》遥笔记——“《说文》求是”和“声训杂记”。 这些笔记引用了大量而丰富的资料,或对原书提出校订意见,或对诸家说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可为读者阅读古书之参考。
是书为国内部从出版人的视角来结撰的独立的中国书籍史。 著者使用出土文物实证和当时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地还原了简帛书籍——中国最早的书籍形态,先民原创性思想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物质生产、传播以及阅读的整个过程,揭示出书籍的遗传基因。
在《烟草科技》期刊创刊60周年之际,本书以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烟草科技》创刊以来被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的文献进行了检索,通过对240篇检索文献的被引和施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质量评价,研究了期刊在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烟草农学、烟草化学、烟草工艺、设备与仪器、信息技术等)被WOS数据库引用的频次和高被引作者以及高被引论文的分布情况。WOS数据库是全球公认的权威性引文分析和科学评价数据库,《烟草科技》已发表论文被该数据库引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的显示度和国际化程度。通过深入研究WOS高被引文献的特征和规律,首次取得了有利于期刊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成果,为有效制订期刊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可行性实施方案,更好地发挥了《烟草科技
本书论述了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研究了古籍版本学的鉴定方法。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是养生家、道家、气功内丹家、武术家、医家尤其针灸家的书籍。虽然《难经》全文不到1.2万字,但文简意赅,地位重要,除《黄帝内经》外,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本医书可代替它。因为自《难经》之后,中医理论日益纷乱,欲溯本求源,探明完整的古代医理,通过正统的中医理论了解真正的古代养生之道,必须要细读《难经》。如此重要的经典之作,在中医悄然复兴,伪中医养生图书欺世盗名、遗害国人的今天,更是显得弥足珍贵。本书编写特点:吸取两千年来的《难经》研究成果,化纷乱繁复为简洁统一,终极精确解读原著。补入与《难经》相关的知识,使读者获得更完备、更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以图表、流程图、表格代替冗长艰涩的文字
《寿世保元》是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的代表作之一,是其继《万病回春》之后的又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全书十卷,卷一为中医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包括脏腑、经络、脉象、运气及本草等;卷二至卷九为内、外、妇、儿诸科疾病的辨证施治,证下广集各家学说,分述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并载有医案。卷十为单方、杂治、食疗、养生、急救、灸法之类。此书内容丰富,立论精详,理法方药兼备,选方简明实用,其中有许多是“内府之珍藏”,“方外异人之秘传”,它对于中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际运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幼幼新书》为南宋刘昉所著,刘防(公元1108~1150年),名旦,字方明,南宋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人,著名的儿科学家。本书共40卷,设667门,计一百数十余万言,是中国古代儿科学中一部巨著。内容包括:儿科总论、病源形色、胎教、调理、摄护、初生疾病、先天疾病、内科杂病。 《幼幼新书》首次全面收集整理儿科文献,不仅搜罗广博,而且对所征引儿科古籍文献进行了校注,并保存了大量古医籍佚文。本书荟萃儿科学术精华,诸家并存,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幼科全书。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是养生家、道家、气功内丹家、武术家、医家尤其针灸家的书籍。虽然《难经》全文不到1.2万字,但文简意赅,地位重要,除《黄帝内经》外,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本医书可代替它。因为自《难经》之后,中医理论日益纷乱,欲溯本求源,探明完整的古代医理,通过正统的中医理论了解真正的古代养生之道,必须要细读《难经》。如此重要的经典之作,在中医悄然复兴,伪中医养生图书欺世盗名、遗害国人的今天,更是显得弥足珍贵。本书编写特点:吸取两千年来的《难经》研究成果,化纷乱繁复为简洁统一,终极精确解读原著。补入与《难经》相关的知识,使读者获得更完备、更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以图表、流程图、表格代替冗长艰涩的文字
中国的疑古辨伪思想,萌芽于春秋之末,由孔子开其端。他虽然“信而好古”,但不语“怪、力、乱、神”,可见他爱好的是摈斥了不可信的神话传说的真实可信的古史。他又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这种对古代传下来的东西,考而后信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中国文献学的优良传统,为历代从事考辨古籍真伪的学者所信奉。从战国、秦、汉,经唐、宋、元、明,一直到清代,他们做了大量的考辨工作。这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文化遗产。 为了便于继承这些遗产,我国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编辑《辨伪丛刊》,或整理专书,或辑录内容相类和时代相近的文字为一编,以易于看出发展的趋势,由朴杜出版了十余种。50年代又改题为《古籍考辨丛刊》,195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集,共十种。以后,又编
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为李致忠出过一本集子,叫做《肩朴集》,收录了1998年以前发表的一些关于版本目录方面的研究文章。其后作者在版本目录方面仍继续研究,不断探求,迄今收获颇丰。《昌平集》是作者1998年后关于版本目录及图书馆学方面研究成果的结集,是《肩朴集》的姊妹篇。全书共分十卷,内容涉及版本学、目录学、古代书籍史、古籍整理及图书馆学等。此本与《肩朴集》在研究领域上大体相同。但主要内容涉及具体书之版本者较《肩朴集》为多,从卷六到卷九都是国家图书馆藏珍贵善本的版本著录信息,作者对版本目录深有研究,阅珍贵典籍无数,对版本的鉴定言必有据,是切实可信的。《昌平集》对研究版本目录学者,很有参考价值,对国学爱好者来说,也提供了很好的入门阶梯。
《普济本事方》为宋·许叔微所著。许叔微,字知可,约生活于公元1080~1154年,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 《普济本事方》十卷,为许氏晚年所著,自序称:“漫集已试之方及所得新意,录以传远,题为普济本事方”。书中载方三百六十六首,按病症分类,计二十六门,广及内外妇儿诸科证治。其中,许氏临证治疗杂病,除强调顾其表里虚实之外,尤其着意脾肾两脏,对脾肾在人体的重要作用阐发颇多,善用暖脾温肾方药,并制二神丸、五味子散等传世。书中处方简单,选药精当,既辑录了古代文献中的方剂,也收载了自拟方、当代名医方、民间单验方。《普济本事方》收录的方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为后世医家所汲取。《普济本事方》为简化字、横排本,可供中医药专业工作者以及学习和研究中医药的人员阅读。
《阐释中国的方式:媒介裂变时代的文化景观》以新媒介的迅速崛起的中国社会为分析探讨的对象,从新媒介特性、新媒介文化消费、新媒介时期的电影的技术政治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新媒介社会的诸种特征,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案,活泼呈现当前中国大众媒介文化的生产机制和叙事逻辑。
《汉英拉医学大词典》是汉语与英语、医学拉丁语对照的医学类辞书。适合各类医药院校师生、医药卫生工作者、科研人员和留学生等使用。 《汉英拉医学大词典》所用汉字,以现在通用汉字为标准。医学汉语订名,严格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全书选词译义科学规范、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创新实用。收载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保健医学、康复医学、口腔医学、中西药学、医药卫生机构、医疗器械等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汉语单字3300多个,汉语词条32万余条,共800多万字。囊括了大量新兴学科的新词汇,堪称是当今大型医学类工具书之一。
《气化学说与临床:马钰山肝病杂证论》作者是从事肝病治疗30余年的老中医,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全书共4章,前3章分别介绍古今医家论述祖国医学《内经》的运气学说;从医理上阐述了“气化”学说是指导肝病治疗的依据,详述了各型肝病的病因、病理、辨证分类,并列举40余例典型病例加以评述。第4章杂证,用专方辨证论治形式介绍10类病症中经临床验证疗效明显的方剂240余种。本书既注重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又以现代医学检查为依据,突出经方的现代应用,对肝病、杂证的临床治疗有帮助。可供广大临床中医师、基层医师、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沈氏尊生书》主要内容包括: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幼科释谜、妇科玉尺、要药分剂凡七种,选用清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刻本为底本,精心整理校注而成。《脉象统类》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以统二十七脉,条理,清晰,说理透彻。《诸脉主病诗》一卷,仿濒湖脉法,作二十七脉主病诗,以言脉理主病,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杂病源流犀烛》三十卷,分作六门,共析九十二种病证,从源到流,探其由来,审其变迁,明其证治,变杂乱而为明晰。《伤寒论纲目》十八卷,以仲景《伤寒论》原文为纲,选辑后世医家注解为目,不但于理论阐发精当,于辨证施治更为精详,又有沈氏按语,多补前人所未及。《幼科释谜》六卷,前四卷述儿科诊断大法,二十四门症候,探流析源,精当简要。后二卷收集应用诸方,多效
本书共收录对中国近代目录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目录学家33位,所收人物基本涵盖了近代目录学的主要流派。他们或毕生从事目录学研究,或将目录学作为其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具有的代表性。本书所收人物还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所从事的目录学活动,主要发生于1840年以后、1949年之前,这也是我理解的中国近代史之断代。某些出生于辛亥革命之前、仍活跃于建国以后的目录学家,在本文的叙述中,主要论述其建国以前所取得的目录学成就,而对其建国以后的目录学研究,只做简要的叙述。由于这一时代跨越,故题名为《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家传略》。 本书所收人物,以出生年代先后为序;对于同年出生的人物,将卒年在先的置于前面,而不是机械地据其生日进行排列。之所以这样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