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顾廷龙编纂的清末民国著名学人章钰的藏书目录,“四当斋”是章氏的书斋名。章氏精于版本校勘,家富藏书,1934年其后人将所藏书二万余册捐给燕京大学图书馆,顾氏为之编纂此目,分别部类,并收录章氏所撰校勘记,间或加以按语。
是书分两辑,为董先生历年研究先秦文献和先秦文学的重要成果。
本书以广阔的视野全景式地展现从宋代到清中叶中国书籍的生产、发行、阅渎、流传,而重在探究书籍与士人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书籍史和书文化的一部力作。书中对印本与手抄本的兴替、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知识共同体”,以及中西书史比较的论述,尤为精彩。本书反映了近年来西方中国史学界兴起的书籍史研究热的成果,是读者了解西方学者以社会史、文化史方法研治中国二书籍史的理论、方法、动态的一个窗口。本书是。一部体例严谨、取材广泛、创见迭出的学术著作,同时笔触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引人入胜。
本书是顾廷龙编纂的清末民国学人章钰的藏书目录,“四当斋”是章氏的书斋名。章氏精于版本校勘,家富藏书,1934年其后人将所藏书二万余册捐赠给燕京大学图书馆,顾氏为之编纂此目,分别部类,并收录章氏所撰校勘记,间或加以按语。 书后编有书名索引,方便了后人的使用。此目对于了解清末民国时期的藏书状况和版本目录学都有参考价值。
《书林掇英》是已故古籍版本鉴定专家魏隐儒先生的遗稿,是一部提要式的古籍善本书目。它收录了魏老自从事古旧书业以来经眼的数千种珍稀古籍,凝聚着魏老半生的心血。在编排体例上,魏老基本上采用了中国古籍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由于集部文献数量庞大,为保证全书各章整体上的均衡,不至出现“鼠首虎尾”的现象,故将戏曲、小说两类析出,各自成编,因此全书分为经、史、子、集、戏曲、小说六章。经、史、子三章之下又分二级类目。 《书林掇英》在款目的著录上非常详细,举凡书名、卷数、著者、版本、行格、版式、序跋、内封、牌记、题记、藏印、内容、源流、刻工、来源、收藏者、购藏者、纸张、册数、定价等等无一不著录,很多书还配有书影,为古籍整理者、研究者和收藏者提供了丰富而极具学术价值的参考资料。后附按语,内容为著者
本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论述和讲解古籍修复方面知识的书籍。全书共十章,包括古籍修复基础知识、古籍修复用纸、古籍修复技术分解动作、字画装裱技术常识、拓片的装裱与修复等。 本书讲古书修复、装裱和同类的已经行世的几本书不完全相同。它不是泛泛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通论修复技术,而是先分出各种不同的装帧形式,然后再在每个具体的装帧形式下讲解各个环节的修复。这就突破了长期以来古书修复上的桎梏,赋予创新的活力。 以往出版的有关古籍修复的几本书,也有一些插图和附图,但较之本书的插图,不可相比。如同本书中的类分,插图也依类相从,显得既有系统,又眉目清楚。图标很重要,没有图光有文字,人们只能凭空想象,抽象不出来具体的行为动作。有了图,就具备了更好的示范功能,影响会更好。 本书的最后部分,附录
章学诚在《校雠通义·自叙》里说:“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范文澜对刘向父子编撰的《七略》给予了很高评价,指出:“它不只是目录学、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部极可珍贵的古代文化史。西汉有《史记》、《七略》两大著作,在史学上是辉煌的成就。”余嘉锡也说:“目录者学术之史也。综其体例,大要有三:一日篇目,所以考一书之源流;二日叙录,所以考一人之源流;三日小序,所以考一家之源流。三者亦相为出入,要之皆辨章学术也。” 看来目录学的任务与价值之一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不过语焉不详,本书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说明目录学与学术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分析书目是怎样进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并且论证书目
本书按方剂功能分为治表剂、攻下剂、涌吐剂、和解剂、温阳散寒剂、清热泻火剂、理气理血剂、祛湿剂和化痰剂、补益剂、收涩剂,以及杂方及其他11章介绍了张仲景153首方剂的现代临床应用,收载了近20年来各种期刊及图书的报道,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广大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全面描述了周公制礼作乐的方式及意义,揭示了制礼作乐背景下西周文献意识和文献制度状况,对“书”、“诗”、“易”、“青铜铭文”等经典文献的生成、文化功能,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形成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见解。本书全面突破了传统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文化-仪式制度-文献”的理论模型,使得上古文献的生成、特征、功能、影响等得到系统而深刻的解释,在程度上推动先秦文化、文献、文学研究的进展。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编选这套《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丛书的过程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披沙拣金的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力求使广大读者能够系统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准确地把握中华民族绵绵不息的古代文脉以及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包罗万象的宏大气派。多年来,我们组织了诸多人次的相关调研,从中了解到,广大读者一直都在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能够看到一套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全景的丛书。为此,这套《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丛书以的庞大容量,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这套《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丛书的特点是:所有文字都注以汉语拼音;所有,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化都会在这里相继亮相;所有文献幂用中文简体
本书是著名目录版本学专家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的续编。计有史部提要770余篇 ,涉及纪传、编年 纪事本末、杂史、传记、政书、地理、金石、目录等九类;子部提要近 10篇。编辑体例与“正编”基本一致。类目、书名、版本、册数、撰者、序跋等清晰明白, 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其中所收地方志提要最多。
《中医150症候辨证论治辑要》以中医最常见的150个证候为命题,从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成因、病机、发展与转归、疾病范围、类证鉴别、治法、主方、治疗要点、现代研究等十二个方面叙述其辨证与论治的内容。根据“证"的特点,采用表格式来进行表述,做到内容层次分明,以便读者阅读时一目了然。部分证候插入图画,突出其直观性、趣味性,以增加阅读效果。可供专业人士或各大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参考之用。
《中医150症候辨证论治辑要》以中医最常见的150个证候为命题,从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成因、病机、发展与转归、疾病范围、类证鉴别、治法、主方、治疗要点、现代研究等十二个方面叙述其辨证与论治的内容。根据 证"的特点,采用表格式来进行表述,做到内容层次分明,以便读者阅读时一目了然。部分证候插入图画,突出其直观性、趣味性,以增加阅读效果。可供专业人士或各大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参考之用。
满族是我国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说其古老,是因为她族源绵远,说其年轻,是因为她以“满洲”之名登上历史舞台至今300多年时间。早在两千多年前,满族的先人,汉文史籍中称之为肃慎或息慎者,便派使者到周朝进贡矢石。汉晋之间的挹娄,南北朝时的勿吉,隋唐时期的靺鞨都是一脉相传。到10世纪,以女真之名显赫于世,建立大金国,称威中国北方百余年,创造了自身历史上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