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日常工作之需,我们为《(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制了书名索引。为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愿将其公诸于世,为古籍界同仁提供便利,以免躬亲翻检之劳。 考虑到利用书名索引的实际需要,我们将稿本的全文作为书名索引的附录附其后,并对稿本的类目顺序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为节约篇幅缩印成上下栏版式。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釆及武英殿所有富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一、本书以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影印阮刻《十三经注疏》为底本编纂而成,对《十三经注疏》的经书正文进行索引。索引的字形、断句以该本为准,我们对个别讹误的字形和断句进行了修改。 二、本书的单字索引,可以利用部首箪画检字表、拼音检字表和四角号码检字表进行检索,人名、地名、职官、引书、其它专有名词及校勘记索引等内容,则依部首箪蛊排列顺序另设专类检索表,以便查检。 三、索引的全部内容,包括索引条目和引出的文句,均以《辞源》部首单画的川贝序排列一一引出文句个字的部首笔画数少的在前,多的居后;引出的文句个字相同的,则依第二个字的部首笔画的多寡排列,下依此类推。其它索引项(人名、地名、职官、引书、其它专有名词、校勘记索引等)也照此处理。 四、本书采用分经索引的方式,即列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