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 介绍中国自唐代李泌始,经宋元、明清、民国,至当代田家英(毛泽东秘书)止近一千位著名私人藏书家的生平志业、藏书故实,涉及藏书规模、特色、渊源承传、逸闻趣事以及天一阁、皕宋楼、士礼居、铁琴铜剑楼等著名藏书楼的建设、命名原委和蕴含的文化典故。作者基于史料,钩沉辑佚,集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有助于读者增长古籍版本和藏书文化方面的知识。
史学范式疏淡于理论提炼,学科范式则赋予西方“他者”标准,两者都不能揭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本质。傅荣贤编著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旨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从古代目录形式和内容的总和出发,勾勒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作者认为,古代目录以文献单元的标引(著录、提要)和文献单元关系的揭示(分类、序言)为形式,通过主体介入的导向性话语,确认客体文献的价值论存在,文献背后的文化亦不再具有理智专享性。由此建构的书目是一个兼具检索技术、学术考辨和“申明大道”之精神信仰的统一体系,并构成了与传统文明之间彼此型塑、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本书可供古典文献学、图书馆学等涉及目录学专业的师生阅读,亦面向广义文史领域的读者。
吴汉华编著的《中国民间图书馆研究》密切结合我国民间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吸纳、整合近年来与民间图书馆有关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回顾了民间图书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民间图书馆的产权属性、办馆群体、发展问题及未来发展道路。本书的理论支撑材料多来自于民间图书馆的实践。利用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将民间图书馆的现状呈现给读者,是学习、研究民间图书馆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中文版根据英文版翻译而成,但少数章节的内容有所删减、增补或修改。全书的体例和英文版也略有不同。另外,所有外国人名在次出现时都在译名后加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人名的拼写,如果译名在英文版中采用的是拼音或韦氏音标拼写,则不加标注;如果采用的是外国人名或不规范的罗马字母拼写,则按外国人名处理,在译名后加以标注。
新媒体是艺术发展的未来和趋势,先全国诸多艺术院校陆续开设了新媒体艺术专业,《新媒体艺术概论》也是该领域无数不多的参考资料和教材。《新媒体艺术概论》内容是对新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发展、特点和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进行了较为概括的阐述,并对新媒体艺术的丰富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介绍。
杜定友是我国近现代卓越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活动家。他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学奠基人之一,在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分类学、图书目录学、汉字排检法、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建筑、地方文献等方面皆有突出的理论建树。本书系统而详细地评述了杜定友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其在各方面的贡献,对读者了解杜定友的生平及近现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很有帮助。
吴汉华编著的《中国民间图书馆研究》密切结合我国民间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吸纳、整合近年来与民间图书馆有关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回顾了民间图书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民间图书馆的产权属性、办馆群体、发展问题及未来发展道路。本书的理论支撑材料多来自于民间图书馆的实践。利用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将民间图书馆的现状呈现给读者,是学习、研究民间图书馆的重要参考书。
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柱,在高等学校的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高等学校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学校图书馆从理念到管理都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校园内的教育教学环境及时空概念都在悄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各要素都需要重新定义,对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构成及图书馆的服务任务、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 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在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使高等学校的不同层次读者群能在图书馆中迅速而便捷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研究高等学校图书馆适应当今时代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随着高等学校事业的发展,图书
本书共收录高田时雄教授十余年来有关近代中国学术与藏书的论文21篇,内容涉及海外汉学、敦煌学、中外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如《意大利汉籍搜集》、《清野谦次搜集敦煌写经的下落》、《陶湘所藏五百九十一种丛书购入始末》等。其中数篇未曾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