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是伴随高等院校的产生而出现的,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高校必不可少的机构。自我国近代*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设立图书馆以来,大学图书馆已经存在一百余年。大学图书馆的变迁与时代主题息息相关,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高校图书馆功能随着高等教育的演进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本书梳理了自清末民初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各个时期所发挥的功能,由于图书馆收藏对象、外界环境的不同,所发挥的功能也各有侧重,在各个时期分别发挥着传播新知、开启民智、服务学术、服务教学和科研等不同的功能;高校图书馆除了具有对信息、知识的物质载体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使用等基本功能外,还具有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播、社会教育、文献传递、开发智力资源和情报传递等社会功能。研究高校图
《天禄琳琅书目》系我国第一部官修善本目录,在编纂体例方面多有创见,于清代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之风气影响深远,直接开殷近世版本目录学之兴盛。所收录书,珠玉毕集,大多递藏有绪,当时已诧为人间珍秘。然历经二百余载播迁,1093部仅余其半,如今分散于海内外公私藏家。“天禄琳琅”藏书可谓二百年前中国国家藏书之精华,其收集、典藏、利用、散佚的过程,与国家命运相始终,在历代官府藏书中最具典型性。作为清代历史上的重要文化事件,弄清始末源流,研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探讨《天禄琳琅书目》在中国目录学史、版本学史上的学术地位,对当前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国家图书馆年鉴2019》力图系统、全面地记录国家图书馆2018年度的事业发展状况和进程,着眼于记录主要事件,反映年度工作,保存重要数据,提供决策参考,服务业界社会。本书正文采用分类编辑法,全文由综述、特别记载、基础业务工作、服务工作、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重点文化工程及项目、文献整理与编辑出版、学术与科研、对外交流与合作、机构与人事管理、设施建设与安全保卫、党建与群团活动、统计资料、重要文件选编、媒体报道、年度大事记以及综合索引等部分构成。
《浙江藏书史》于1987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印出后,即受到学界的关注、读者的爱好,当时初印二千册,一时售罄,后又加印一千册,也立即销尽。藏书学研究的年轻学者徐雁同志,就赞誉此书“考证仔细,阐论充分,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中国藏书史专著”。
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标准》是习字者的范本。他于民国初年,经过二十年搜集,存有碑刻墓志拓片四百余方。其后人将其大部藏品捐赠西北民族大学,现精选其中的刻石墓志,石经法帖,经幢铭文二百余种,其中许多虽不见经传,然尤其稀缺珍贵。碑帖旧降篆隶行楷,书法艺术非常高,多出名家书刻。全书以时代先后排列,周秦多铭文刻石,汉三国二晋多碑刻,北朝隋碑文墓志并重,唐五代宋以墓志取胜,金元明清多纪事碑,民国初期又爱国将士墓志为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未成年人图书馆版)(第4版)》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编制说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第二版修订说明;《中国少年儿童文献分类主题词表》的编制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第三版修订说明;《中国少年儿童文献分类主题词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第三版)的使用方法与规则;《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未成年人图书馆版)》(第四版)编修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