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摩梭民族志:亲属制、仪式、象形文字》收入由美、英、德、法、瑞士、中国12位学者撰写的13篇有关纳西、摩梭人的民族志文章,全书分为亲属制、仪式、象形文字3个部分该书是西方近年来本汇聚多国学者纳西学论文的人类学专集,在欧美人类学、民族学界有较大影响,被誉为是西方近年来最有分量的纳西学著作之一。全书以民族志文章为选编重点,有丰富的手田野调查资料和不少珍贵的图片资料。《纳西、摩梭民族志:亲属制、仪式、象形文字》的英文版在1998年由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出版。出版后,曾获得列维·施特劳斯等人类学家的好评。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第5版)》是一本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读物。《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第5版)》归纳总结了关于图书馆分类的详细信息,对于图书管理员以及图书工作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20世纪80年代以后,笔者一直致力于图书馆精神的研究,试图从图书馆和图书馆人的历史中寻找图书馆事业的本源和基本价值,虽有建树和影响,但终究不能令人满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促使图书馆事业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图书馆理念和图书馆价值观的缺失,民众对图书馆的抱怨与期待亦与日俱增,这是社会开明和民众权利意识觉醒的显著进步。面对这种进步和挑战,图书馆界开始重新反思现有的图书馆观念,进而发起了一场旨在宣传公开、公共、共享、平等、免费观念的“新图书馆运动”。在探寻这些公共图书馆理念的过程中,图书馆界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和当今国际图书馆界的图书馆普遍价值观念,这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重大转变。
本文集是迄今为止我国部专门研究图书精神的著述。近20年来,作者一直致力于图书馆精神的研究、实践、承传和弘扬,在外图书馆学界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本书共分实在的精神、事业之精神、大师之精神、事业之精神、精神的实在等五个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图书馆精神的发展演变、基本内容、体系结构等基本理论,重点总结了一批成就卓著的图书馆学大师和图书馆专家爱国、爱馆、爱书、爱人和智慧与服务的图书馆精神,并通过作者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证明了图书馆精神在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书为媒介的大众阅读互动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系列研究成果之一。主要从理念上重新认识和阐述用户需求、资源整合、推广营销等内容重点论述了数字阅读及其在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数字阅读的用户特点、图书馆用户数字阅读状况及行为、图书馆数字阅读资源、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图书馆移动阅读以及数字阅读的未来发展等。
作为国家“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本书是一部从管理决策需要出发分析当代公共图书馆用户状况的著作。本书采用“以生活为中心”模式为主、“以信息为中心”模式为辅的用户研究模式,对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现状及其结构进行了七项不同类型的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系统解剖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市场需求状况,产生了一系列面向公共图书馆管理决策的分析推理,并对以用户研究降低图书馆决策不确定性的若干路径进行了探索。 本书适合图书馆管理者和图书馆学研究者阅读与参考。
微笑态度和百问不厌固然是图书馆员服务读者时应该展现的职业品性,可我们却执拗地觉得,钻研精神和百问不倒才更能显示这支队伍的专业素养。尤其在当下,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种数已居世界,各种信息多至“爆炸”程度,高效查找合适的图书和正确的信息更是顺利阅读、学习的必须。? 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翻翻看看、借借还还等服务,而且必须提供能解决读者在查阅文献、获取信息时所遇问题的参考咨询服务。这才是甄别一个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下的标志。
《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 介绍中国自唐代李泌始,经宋元、明清、民国,至当代田家英(毛泽东秘书)止近一千位著名私人藏书家的生平志业、藏书故实,涉及藏书规模、特色、渊源承传、逸闻趣事以及天一阁、皕宋楼、士礼居、铁琴铜剑楼等著名藏书楼的建设、命名原委和蕴含的文化典故。作者基于史料,钩沉辑佚,集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有助于读者增长古籍版本和藏书文化方面的知识。
刘蔷编著的《天禄琳琅研究》内容介绍:《天禄琳琅書目》係我國部官修善本目錄,在編纂體例方面多有創見,於清代藏書家講究版本鑒定、注重善本著錄之風氣影響深遠,直接開啟近世版本目錄學之興盛。所收録書,珠玉畢集,大多遞藏有緒,當時已詫為人間珍秘。然歷經二百餘載播遷,1093部僅餘其半,如今分散於海內外公私藏家。“天禄琳琅”藏書可謂二百年前中國國家藏書之精華,其收集、典藏、利用、散佚的過程,與國家命運相始終,在歷代官府藏書中典型性。作爲清代歷史上的重要文化事件,弄清始末源流,研究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入探討《天禄琳琅書目》在中國目錄學史、版本學史上的學術地位,對當前開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亦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中国专门史文库:中国私家藏书史(修订版)》首为绪论,继而依书籍制作演变和发展分为三编。再以朝代为序,表列万卷藏书家,详述大藏书家及藏书世家。最后总论藏书家的功绩、分布、局限,又专论藏书楼印章等诸方面。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未成年人图书馆版)(第4版)》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编制说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第二版修订说明;《中国少年儿童文献分类主题词表》的编制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第三版修订说明;《中国少年儿童文献分类主题词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第三版)的使用方法与规则;《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未成年人图书馆版)》(第四版)编修说明等。
以图解方式(1600余幅图片)直观易懂地介绍了怎样修复不同装帧形式的古籍,怎样装裱和修复字画、拓片,怎样制作书套、盒、囊匣,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籍修复、学会古籍修复,从而使古籍修复技术逐渐地走向社会,使这项的传统技术后继有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