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梅维恒内陆欧亚研究文选》所收12篇论文略依时代和主题排列。1~3篇主要涉及新疆青铜和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和上古时期中西交通,包括吐火罗问题。4~6篇为语言学论文,特别关注汉语语言史与梵语和佛教的关系。7~11篇均与敦煌吐鲁番学相关,对唐五代变文的研究是其重点,还讨论了《心经》诸本与《西游记》的关系。2篇是与语言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梅祖麟教授合撰,讨论近体诗与梵文诗律的关系,对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作了深入分析,是继陈寅恪先生名作《四声三问》之后的一篇精心杰作。除上述12篇外,梅氏于2010年写成长文《近三十年来北美中国语言研究的进展》,涉及汉语与内陆欧亚语言关系的研究情况,《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梅维恒内陆欧亚研究文选》由其学生、密歇根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杨继东博士和匹兹堡大学博士
《游酢新论(续编)》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道南”源头活水、“道南酋”、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穗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当代中国哲学丛书·言意之辨与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对魏晋言意之辨的再诠释》通过考察魏晋时人的语言观,试图对他们的特有思维方式及魏晋思想从诸种角度的侧显有更深入的把握和理解。作者采取由文献出发和概念建构相结合的进路,以解读文献为本,运用概念分析与解经互补的方法,注重总结“言”﹑“意”﹑“尽”这些概念出现在个别脉络中的特定涵义,力求把握各种言说立场的论证脉络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特例中提炼出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共同问题。同时,从反思中西比较哲学的方法论出发,探讨中西哲学沟通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