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讲解 ,以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国 家档案局令第 10 号) 为基础,全面介绍了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制定的背景、 意义及主要内容,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方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学习。
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GB/ 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开始组织 GB /T18894—2002 的修订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GB/T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本书是对该文件的解读。内容包括总则、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处置等,并附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高校档案工作实践操作指导手册》由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结合自身管理经验编写,旨在梳理我校发展历程中大学分校时期各分校的档案管理规范,结合当前档案工作实际,编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实践操作规范,加强档案工作业务研究,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全书由理论要点、实践指导、操作方法、应用方向、案例链接五个部分组成。
本书是由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征集遴选的2020年度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的优秀论文。内容涉及档案管理、档案服务、档案查询、档案建设等多方面的议题,包括档案事业管理、文件与档案管理、专门档案与特殊载体档案管理、电子文件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文化建设与开发利用、高职院校档案馆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等,给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创造一个参与档案业务探讨和理论研究的平台,让来自基层的经验、做法和观点在推动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书从信息治理视阈的角度出发,围绕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基本认知问题开展论述,通过实证分析,采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总结归纳了档案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具体引发了哪些方面的档案服务问题进行了实证评价,构建了科学的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问责制度,并提出了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实现机制。
这部文集它实际形成的时间应该是2018年或者是4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是几代档案学人心血的凝聚。我不知道档案学界今后是否会有一本百余专家、学者共同供稿的大作,但在此之前应该是极为罕见。无论这些作者如今身在何处,重温这些文章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当年执笔时的热忱。无论 学而不厌 还是 诲人不倦 ,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档案学通讯》杂志倾注了热情,而这种 热情 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这才是办刊人希望看到的。文集分为两编,上编专题纪念文章,分享作者、编者、读者与《档案学通讯》杂志的 独家记忆 。下编收录了2000-2017年《档案学通讯》杂志每期的卷首语,既反映杂志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档案学发展的见证。
.
.
古往今来,人类一切努力奋斗,无一不是在以史为诫,鉴往知来,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作为现实行动的准绳。为此,研究历史,必须对历史上诸问题作出符合其本来面目的述评,誉者不过其实,抑者不损其真,史家要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史德,才能写出“资治当今,垂范后世”的一代信史,使读者从史实中得到启迪,悟出历史规律,进而确定自己认可的道理,因 此,历史研究追求一个“真”字。 但是,任何叱咤风云的英雄,或者惊心动魄的事业,只能出现一次,不会重演,不可能像化学反应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内反复再现,它们于俯仰之间,已成陈迹,消失在“逝者如斯,不舍昼 夜”的滔滔历史东流之中,只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真迹——档案,这是历史对我们的厚爱,让今人从档案中去认识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令人扼腕的慷慨悲歌。清代学者龚自
本书选题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以新兴的档案社会化服务 为研究对象,全面阐释其理论基础,系统构建其实践框架, 深刻总结其价值取向。本书以社会分工视角界定档案社会 化服务的概念内涵,厘清其学术基点;科学解答档案社会 化服务的承担主体、服务内容、实现途径和保障条件,帮 助其在实践中落地;从多维角度归纳档案社会化服务的价 值取向——安全保密、优质高效和合法合规的专业取向, 立足社会分工、体现规模效益并维护社会记忆的社会取向, 由技术、知识要素主导以及多元化与专业化并重的科学取向, 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达到可信和被社会认同的发展 取向。本书既有创新的学术价值,即开辟了全新的档案社会 化服务研究领域,丰富了档案利用服务的理论内容;又有重 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即有助于国家指导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宏 观规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