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为期31个月的民族志田野调查,作者介绍了在大吉岭因为茶而翻天覆地的变化里,凸显的农业生产与消费优选化后产生的问题。通过目睹、倾听、研究,作者描述了地理标志、公平贸易或大吉岭地区的廓尔喀独立运动等很少被提及的细节。这些看似高举“正义”大纛的行动,回避了大吉岭当地因为优选产业链的茶叶生产消费所导致的“道义经济”(moral economy)崩解,这也导致公众对今日大吉岭茶产业中的不正义“视而不见”——这正是书中很核心的批判。
余友大竹徐君仁甫,既广《古书疑义》以补俞、刘、杨诸家所未及,又为《古书引语研究》,综群书之引语,互为比勘,大纲既举,条目亦张,凡古人引书之用意、类别、通变、失误诸端,莫不擘理肌分,本末毕尽,可谓善于辨章学术者也。其用力之精勤,判断之明决,读者类能知之。余读之再,作而叹曰:此千古独创之业,斯为不刊矣!
叶德辉(1864~1927)字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与张元济、李希圣为同年,三人均分部主事,叶德辉到吏部不久便辞官归湘里居,并以提倡经学自任。他精于版本目录学,编纂了《观古堂书目丛刻》,撰写了系统的书史《书林清话》,刻印了《古今夏时表》,校刊了《元朝秘史》,是近代著名学者与藏书家。《叶德辉文集》是其文集的首度标点整理本,现予以校点后出版,以供研究近代学术与藏书文化者参考。
本书作者以人类学学者的视角,对饮食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从人类的饮食行为出发,畅谈世界文化与制度的变迁,并分析了饮食的社会功能,以及饮食在人类历史中的位置。书的内容不仅能使人们重新认识饮食,更使人明了饮食的意义。从而加深人们对饮食文化与历史的关系有更清晰的了解。全书视野宏大,颇有见地,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本书运用实证方法,依据相关管理理论与调查资料,对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内部沟通的规律、特点和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主要考察了图书馆内部管理沟通的外研究与实践状况、当代图书馆员的沟通满意感、图书馆内部管理沟通存在的障碍、馆领导的沟通模式对内部沟通的影响、图书馆内部沟通的主要媒介与渠道等内容。最后,在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管理信息系统、协作系统、评估系统为主的图书馆管理沟通体系概念模型。 本书的特点是尽量简化统计表格,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分析和阐述,使学术性和易读性融为一体。 本书除适合图书馆从业者和研究者使用外,也适合相关的非营利机构使用。
本书按“综合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类编排,每大类之下又分若干小类,如专科目录下分经学书目录、史学书目录、诸子学书目录、文学书目录。书后附“书名索引”与“作者索引,以便查检。
本书是者年来零星的学术性文章,以及些议论的结集,主要讲古书、讲版本。书中还收录了作者60多年记录整理的《吕思勉先生〈古文观止〉评讲录》对青年人通晓古文、学做文言文极有帮助。2001年我出过这样性质的集子叫《学苑零拾》,这次讲古书讲版本的多了些,因此改用《学苑与书林》作为书名。这里还收录了六十多年前我记录整理的先师吕诚之先生讲课笔记——《吕思勉先生评讲录》,长达四万多字,占了些篇幅,但对青年人通晓古文、学做文言文实在极有帮助。
《《黄帝内经》研究文献索引》,本书通过它基本可以达到鸟瞰《黄帝内经》学术研究状况的目的。根据文章的性质,我们把对《黄帝内经》学术的研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黄帝内经》的文献学研究;二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研究;三是对《黄帝内经》的临床研究;四是对《黄帝内经》的多学科及实验研究。
本书是者年来零星的学术性文章,以及些议论的结集,主要讲古书、讲版本。书中还收录了作者60多年记录整理的《吕思勉先生〈古文观止〉评讲录》对青年人通晓古文、学做文言文极有帮助。2001年我出过这样性质的集子叫《学苑零拾》,这次讲古书讲版本的多了些,因此改用《学苑与书林》作为书名。这里还收录了六十多年前我记录整理的先师吕诚之先生讲课笔记——《吕思勉先生评讲录》,长达四万多字,占了些篇幅,但对青年人通晓古文、学做文言文实在极有帮助。
晋常常璩的《华阳国志》(又称《常志》)是我过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志。它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山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一部重要的史籍。本书从《华阳国志》的作者,名称由来,成书及流传过程,内容,体例,史学价值,版本等几个方面来全面介绍此书。
《档案工作手册丛书 档案整理工作手册》由吴雁平编著
本书为目录版本校勘学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绍曾的学术论集。反映了王绍曾先生在目录版本校勘领域的精深造诣和真知灼见。有助于对中华古籍的学习与研究。
余友大竹徐君仁甫,既广《古书疑义》以补俞、刘、杨诸家所未及,又为《古书引语研究》,综群书之引语,互为比勘,大纲既举,条目亦张,凡古人引书之用意、类别、通变、失误诸端,莫不擘理肌分,本末毕尽,可谓善于辨章学术者也。其用力之精勤,判断之明决,读者类能知之。余读之再,作而叹曰:此千古独创之业,斯为不刊矣!
中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历代祖先都非常重视音乐文化,将制礼作乐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务。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部正史,大都有专门篇章记载着该朝代的乐制、乐论、乐律、乐理、乐器、乐歌、乐舞、乐人等等音乐状况,贯穿数千年,自成体系,乃是全人类的文化奇观,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吾人自当悉心保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书把原来分属于不同朝代的“音乐志”“一网打尽”,加以注释、译文、解读、补遗和评说。学习与研究者一书在手,数千年乐史在目,岂不快哉!
《文章阅读学》分导论,文章阅读:问题阅读的“半边天”;篇,文章阅读华夏传统;第二篇,文章阅读客体特性;第三篇,文章阅读主体特质;第四篇,文章阅读本体;第五篇,文章阅读跨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