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的一部重要著作。奥古斯丁很重要的三部著作是《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在这三部著作中,《论三位一体》侧重于从上帝三位一体本身的角度,来考察神与人的关系。它被认为是理论水平很深的一部著作,也被认可为代表了奥古斯丁神哲学的很好,也可以说是整个教父哲学的理论很好。按照我们的学科分类,《论三位一体》既可以说是神学的,也可以说是哲学的、心理学的。在前面七章里,奥古斯丁主要讨论了神学的问题,在后面的章节里,奥古斯丁主要讨论了哲学的问题。它里面的许多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陈香梅全集: 一、陈香梅女士的创作始于半个世纪以前,其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波折,积淀了深厚的社会政治与时代因素。为存真求实,便利研究,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除对若干文字作了技术上的处理外,力求保留原作风貌。书中的观点反映了作者的认识,并不代表出版社的见解。 二、根据陈香梅女士创作的特点及其作品风格,全集分为九卷:卷一卷二为时论集(分中国卷和美国卷),卷三为随笔,卷四卷五为回忆录,卷六卷七为小说、诗歌,卷八为译著,卷九为杂著(包括杂文、序文及《中英文对照字典》等)。 三、陈香梅女士的作品发表于各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搜求工作难以完备;更兼陈女士笔耕不辍,不断有新作问世,致使此次全集的出版不能完璧。我社将陆续推出《陈香梅全集》的后续各卷,以飨读者。
一、全集各卷文字均以规范简化字横排。不能按有关规定以简化字表述的古今专名、古籍原文以及作者习用的写法等,力求保持原貌,各卷统一。二、著述与作品原则上保持原出版体例,与这次收集的著述、作品一起按写作时间分类编排。不能确定年代者,按推测的年代编入。口述和记录文字注明执笔情况。除书信部分由编者适当加注外,其余作品仅保留作者原注,一般不加注释。三、同题文章有多个版本者,若内容略有出入,原则上以作者认定的版本为准;内容出入较大者,则收编一处以便比照。四、因各种原因,原系启功先生亲笔撰写却以他人名字发表的文章,经过查实照例收编;他人代拟以作者名字发表的文章,且经作者生前认可的,收入编。五、单行本著作各种版本的前言、后记随原著收人。六、诗词形式的题跋,收入诗词类,不再收入题跋类。七、书画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梁先生一生著述甚多,约五百万字左右,按专著、论文、讲演、札记、日记、书信编为八卷。1989年开始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肯定和欢迎,至今求购者不断。本套为再版本,对版进行了校订和补充。本书是第五卷,带我们领略一代宗师、文化巨匠的风采。
李柏,字雪木,号太白山人,明末清初关中学者、诗人。与周至李颐、富平李因笃齐名,学者咸称“关中三李”。李柏是清代关学重要代表人物,《太白山人槲叶集》共收录李柏一生所创诗文七百余篇,集中体现了他的关学思想和文学丰张,但其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次校注在参阅多部著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标点、校订和注释,力图全面且具体地反映李柏的人文思想和文学丰张。此次校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简便易查的版本,为进一步研究李柏诗文及其关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同时,此次校注对于整理关学文献、弘扬关学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古籍整理价值。
学术事业的发展有如长江大河,前浪后浪,滔滔不绝,又如薪火传承,代代相继,光焰愈盛。后人做学问,总要了解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继承前人的成就和经验,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集中了我院几十个学科的几十名资深专家,他们在相关学科都有几十年的研究经历,大都在各自领域内卓有建树。现在出版的文库,由每位专家自选学术生涯中的代表作,结集面世,既可以显示他们孜孜矻矻辛勤走过的学术道路,又可以从中看出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部分成就和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书收入的各篇文章,内容涉及周秦两汉社会经济史、光学理论和20世纪史学史三个方面,都是发表过的旧作,大体反映了作者50年来从事历史研究的主要方向。本书收入的几篇论文略有探讨,但都很零碎而粗浅,或
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 翻开《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大运河文化巡礼》是考察大运河而撰写的文章,总的目的是为了“申遗”工作,同时也对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运河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深层次的发现,也是一次挖掘和整理。写运河的书已不少,唯有这本是在运河的旅馆或货船上写出的,因此就更具真实感。所发议论也全是面对现实。《大运河文化巡礼》用的表达方式是游记、散文、访问记、特写和评论等。《大运河文化巡礼》中几十篇文章已在省、市级和中央级包括《人民日报》报刊发表过,并收到良好的反响。
《姚名达文存》收录姚名达1925年至1942年期间撰写的重要论著和代表文章。《姚名达文存》中所录未刊遗稿两种,《中国史学史讲义》依原稿油印本之复印件,《秦始皇统一战国的政略和战略》则系依据手稿进行整理。其余文稿,均系参考原文或原文扫描图片整理而成。
《李益成作品集》收入182件书、画、印作品,创作时问跨度较长,是李益成从艺历程的真实再现。 李益成自中学起涉足书画艺术,书法初学唐楷,行书尤喜米芾、王铎诸家。亦以前人为师,参阅近人笔法,博采众长。上世纪80年代初,从师任书博先生研习金石书画,务求广涉旁通,使书、画、印相得益彰。绘画追求“墨分五色”,于雅拙的生趣盎然,草率的超然脱俗,还原花鸟画的别样气息。篆刻主要以冲刀为主,兼带遒劲酣畅的披削切琢法,因而呈现给观者面前的感觉是爽捷猛利,醇厚峻健,线条见刀见笔,虚实相生,追求的是浓郁而淳正的金石气韵和刀笔质感。
《魏明伦新碑文(宣纸手抄版)(套装全3册)》在形式上,魏明伦继承的是辞赋大类中的骈文。通篇对仗,满纸骈骊,却有意不押韵脚。骈文,是以不押韵脚为美,以不押韵脚区别于骚赋、律赋、骈赋。魏明伦不仅继承了古代骈文的这种特点,并且有所创新。他除了使用骈四骊六句式之外,还大量溶进楹联、小令、散曲等等长短句式。无论长短,出句必须对仗,对仗构成魏氏骈文。他活用对仗,放宽声律。摒弃1994年,魏明伦在深圳所塑那座巨大铜牛写下《盖世金牛赋》并勒石刻碑,顷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轰动。魏氏自此一发而不可遏止,至今连续发了50余篇各类奇赋!古赋罗列生僻怪字之弊,务求赋文流畅自然。适当引进时尚辞汇,甚至化用网络语言。其艺术形式,有实践,有理论,力图把古代骈文变革为“现代骈文”。 在内涵上。魏氏骈文内容有
本文集作者易白沙(1886—1921),湖南长沙人,原名坤,后因其家所在地为长沙市白沙井附近,又因其仰慕明代学者陈白沙(献章)之为人,乃更名白沙。白沙天资聪慧,自幼好学。“六岁就外傅,诵《论语》、《孟子》,“年十二治《五经》、《通鉴》”,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但白沙也许天生不是一个只顾埋首做学问的人,其读书之目的与其说是为了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为了锤炼思想,而他也的确在大量阅读过程中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
楚图南,笔名介青、高素、高寒。一八九九年生于云南省一个边远的山城文山。早年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得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及革命先烈蔡和森的指导和帮助,从事革命活动,并与革命生涯同步开始了长达七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从高师毕业后,在云南、东北任教期间,开始从事小说、诗歌、散文等的创作,并有多篇论文问世。《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是译者在四十年代末译成的作品。一九四六年七月,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遇害后,译者到了上海,由沈钧儒先生介绍任教于上海法学院,并为去解放区积极进行准备。于是译者开始了这部卷帙浩繁的作品的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