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作者歌颂新中国与社会主义许多诗文作品,在生前曾受到陈毅、郭沫若等领导的嘉评。
罗振玉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是与王国维并提的重要学者。他对殷墟甲骨文字的整理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是甲骨学的奠基者。对《熹平石经》的整理,为考订甲部提供了重要资料。对金石刻辞倾意搜求,广为传布,以及对敦煌石室佚书和西陲石刻的搜集整理,对内阁大库档案之保存和整理,均为考史增添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正如郭沫若在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说:"罗振玉的功劳即在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搜集、保藏、流传、考释,实是中国近三十年来文化史上所应该大书特书的一项事件。"又称许罗氏搜集金石器物、整理古籍佚书的"内容之丰富、甄别之谨严、成绩之浩瀚、方法之崭新",并总结说:"大抵在目前欲论中国古学,欲清算中国的古代社会,我们是不能不以罗、王(国维)二家之业绩为其出发点了。"《罗振玉学
《当代金融文学精选》堪称鸿篇巨制。本套丛书以讴歌金融人的精神为己任,根据文学自身的规律和金融文学的特征,秉承“金融人写金融事”为主要特征的文学理念,确定基本框架,精心策划,精心遴选,精心编排。为了确保作品的质量,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成立了以中国金融文联领导、专家和杂志编辑为编委的作品编辑委员会。按专业特长分工,从金融机构和作家申报的作品中,经过长达数月的辛勤工作,最终组稿成12卷本的中国当代金融文学精选丛书一套:长篇小说4卷、中篇小说1卷、短篇小说2卷、散文1卷、诗歌1卷、报告文学1卷、影视戏剧文学1卷、文学理论与评论1卷。选取了长篇小说23篇,中篇小说15篇,短篇小说45篇,散文45篇,诗歌近400首,报告文学31篇,影视戏剧文学10篇,文学理论与评论37篇。硕果累累,气势恢宏。 这些入选作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本书选收了余时英近年来讨论文化和思想问题的一部分文字。这些文字先后发表在台北和香港的报刊上,特别是《中国时报》、《联合报》、《当代》和《明报月刊》。 本书定名为《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是有原由的。1985年6月,董桥先生为《明报月刊》计划了一个“中国的情怀”专页,坚邀我参加一份,因此我便写了那篇《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此文现收入本书之中。但是全书涉及“中国情怀”的一篇,为什么这四个字竟成为书名的一部分呢?这是因为本书所收的文化评论的文字都是在“中国情怀”之下写成的。我可以毫不迟疑地说,如果不是由于我的“中国情怀”在暗中作祟,这部书是不可能产生的。从前人都说,陶渊明的诗中,篇篇有酒,我这部集子中则篇篇都有“中国情怀”。
《后村先生大全集(套装共8册)》共收录诗5000余首,词200余阙,诗话4卷和多篇散文,不少诗词形象生动地描絵了南宋莆田地区的杂剧、百戏等。《后村先生大全集(套装共8册)》整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清初抄本为通校本,参校五十卷本、明小草堂八十卷抄本,其他相关史料凡可资校勘者皆用之。底本以外,今从他本补入诗、词、文、记、序、表启、题跋等,名《后村先生诗文拾零》。竖排繁体字。
楚图南,笔名介青、高素、高寒。一八九九年生于云南省一个边远的山城文山。早年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得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及革命先烈蔡和森的指导和帮助,从事革命活动,并与革命生涯同步开始了长达七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从高师毕业后,在云南、东北任教期间,开始从事小说、诗歌、散文等的创作,并有多篇论文问世。 本卷收录楚图南在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所译的外国诗歌。其中《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是根据一九一七年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梭斯基(J.M.Soskice)的英译本转译的。楚图南翻译这首长诗的时间是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