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 不能作无本之学,无根之木易到,无源之水易涸。 吾人论学求真非求胜也。 陈垣 《陈垣全集》二十三册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入国家 十一五 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资助出版,共一千余万字,是陈垣先生全面、系统的著作汇编。 陈垣(1880.11.12-1971.6.21),汉族,广东新会(现广东省江门市境内)人。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一
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一作上海县)人。明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参加南京乡试中举,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赴北京会试,得中第二甲名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四年后散馆,授编修。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皇长子朱常洛出阁就讲,董其昌充日讲官。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奉使持节长沙封藩。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主考江西。熹宗天启二年(二八三一),擢任本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并题充纂修官,编纂《泰昌实录》;嗣后又为编纂《神宗实录》,奉派往江南采访万历朝章疏遗事,广收博征,编成《万历事实纂要》三百本,又选辑《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四十卷。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
本书为学术类图书。本书为明末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师作品集新编,共分二十册,涉及法藏指要、经释、文集、杂著等八个大类,资料价值极高,对于佛教研究、学术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舆论的结晶》,本书简介:?《舆论的结晶》原书成书于1923年,它次用整本书的篇幅详尽探讨了专业公共关系及其从业者——公共关系顾问的范畴和功能。我在书中将公共关系定义为一项处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活动,在这种关系中,企业服务并依存于公众。
《胡风全集补遗》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散见于各类报刊中的大量佚文。其中第一部分是作者青年时代所著的一些散文、杂感和译诗等;第二部分为抗战前的一些评论、杂感等文章;第三部分则是抗战期至去世前的各类文章。下编基本上为未刊稿,包括《胡风全集》第九卷书信卷外的书信。其中第一部分为作者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所写的提纲、笔记及报告文学等;第二部分内既有作者尚在狱中时所写的“交代材料”,也有平反后直至临终前所写的回忆史料。
《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奠定了马歇尔?麦克卢汉作为传媒理论家和新媒体预见家的地位。 1962年出版的《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最早提出电子时代“地球村”的概念,这本书也是麦克卢汉经典巨著《认识媒体》的前奏。《认识媒体》谈论的是电子时代的人类,而《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则分析围绕在印刷术出现时的人类哲学问题,两本书完整串联起了人类传统线性的以及当代非线性的思维模式。在《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中,麦克卢汉以其博学的艺术和历史知识,分析了西方文明从口语、手抄书到印刷术出现时期,人类如何从听觉文化过渡至视觉文化,以及印刷术最后如何促成人类意识的同质性、民族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诞生。 《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以麦克卢汉特有的“马赛克风格”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