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一书写于1757年,1762年首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爱弥儿》中,卢梭通过爱弥儿及其家庭教师的故事,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同时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 自然教育 ,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内容简介: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除了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还创作了谈论教育、学养的一系列文章,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精选了叶圣陶谈论教育与教学、素质教育、阅读教育、写作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大师的思想穿越时空与我们并肩同行,为我们增添新的智慧与力量。
一部 生动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教材 《梁启超家书》主要收录了 1898 1928 年间梁启超写给妻子和子女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表 达了他对妻子和子女的深切关怀。从一百多封家书里,我们可以窥见梁启超是一位和蔼开明的慈父,关心子女的情感生活;是一位颇具智慧的导师,指导子女的学业理财;是自立自强的民族脊梁,培育的子女个个成为精英。其中建筑学专家梁思成、考古学专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礼被评选为院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其中不乏个人因素,但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他的教育理念,对当今中国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及启示价值。
本书以美国大学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多位美国大学生向上流动的故事,考察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经济负担、情感抉择和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这里的 向上流动 是指人们通过高等教育体验更优质的学习和社会资源的过程。这些学生可能因为在外求学而与亲人和朋友疏离,进入陌生学习环境后面临种种不适应,毕业后要靠自己选择职业机会等。作者关注到他们在进入人生新阶段时做出的个人妥协,以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背后的伦理叙事,再现了美国社会流动中学生的情感缺失。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本的后面,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一个过了知天命之年的学者,选择与儿童站在一起,寻找母语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傅国涌先生将他的构想化为 与世界对话 的课程实践,从眼前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出发,与大千世界对话,在有限中理解无限,在一朵花的绽放、一片叶子的落地中领悟美的奥秘。他深信,一个人在童年、少年时代接触到什么样的母语,就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审美起点。自2017年以来,他的思与行,在这本书中留下了清晰而美好的脚印。 如何在一个变化了的时代重新找到更好地开启孩子心灵的路径,不断提升他们用母语与世界对话的能力?如何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想象力和审美力为中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涵育他们的审美力?这本书提供了令人欣喜的答案。
从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入手,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宏阔背景之下,回顾、梳理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的形成及演变,探讨其如何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型构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如何曾经影响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全方位呈现我国教育政策和制度演变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背景。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探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独特性和内在机理,分析长时间里我国公共产品和制度供给及教育政策与制度的 城市偏向 。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乡土中国 转型为 城乡中国 。 综合运用新制度主义、制度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多学科原理,对1949年以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相关教育政策、制度文本进行梳理,分析城乡二元社会教育政策和制度
《大先生于漪》是一部弘扬 人民教育家 于漪精神风范的融媒书。上海教育电视台在纪录片《大先生》基础上,重新整理于漪先生的系列微课《师范》、演讲录《学做人师》以及编创人员的采访手记等资料,记录了大爱无私、锐意改革的 人民教育家 于漪先生的为学、为事、为人之道,再现了于漪先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成就和影响。 本书图文并茂、音视频互动,捧读此书,可以悟师道,重温师者楷模的坦荡人生;捧读此书,亦可悟初心,读懂 大先生 何以为 大 。
本书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研究素材,详述如何以有效整合和适度拓展,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介绍了设计思路,实施路径,提供了典型课例,可作为一线教师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范本。内容核心包括:(1)从循因到定向:从学生立场和教材分析出发,梳理认知序列,建立主题单元,解决 为什么整 整什么 的问题;再探索怎么教,探究整合方式,研究学材优化,在学材创生的问题驱动中推进学程的结构化,突破 怎么整 整合后做什么 的问题。(2)从整合到拓展:教材二次开发中的实施支点。典型案例为整合教学提供课堂样例;拓展学材为拓展教学提供优质资源。(3)从多点到多面:区域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成效。目的是聚焦儿童教育,打通 深度学习 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