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精)》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
《红书》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精)》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历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专享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
这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帮助读者发现并避免错误的推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其次是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当代的种种伪科学。书中通过生活中各种伪科学的例子,介绍了科学推论的原则及其运用。 批判性思维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如何保持一种恰当的平衡——既不是过于开放,轻易地接受所有的论断,也不是“怀疑论者”,拒绝所有的论断——正是本书的主旨。 本书将复杂的行为科学以简洁清晰,近乎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既发人深省,又通俗易懂,是普通心理学的辅助读物。
《噪声》 想象一下,两名医生对相同的病人给出了不同的诊断;两名法官对犯了同罪的嫌疑人给出了不同的判决。再想象一下,同样的医生、法官或决策者做出了不同的决策,而这种决策仅仅取决于决策是在什么时间做出的。这些不同决策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噪声”。 《噪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携手决策领域专家奥利维耶·西博尼和卡斯·桑斯坦共同推出的重磅新作,也是卡尼曼继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之后酝酿10年思考的全球瞩目里程碑式巨作,行为科学领域又一重大发现。几十年来,大家都认为,偏差是导致人类判断出错的关键。但是今天,卡尼曼系统性地指出:噪声,才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 《噪声》一书通过系统性研究,通过两个公式揭开了“判断出错”的本质,并且通过对三种噪声的系统性分析
本书以娓娓道来的对话方式,从问题出发,以生动鲜活的例子和富于逻辑思辨的语言分析了心理学中一些最常见的和最容易引起疑问的问题。 本书共有12个部分,49个常见问题。它在心理学与科学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生理基础、发展、感知觉、意识、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动机和情绪、心理测试和智力、人格和异常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层面上,就心理学是否是科学、心理学是什么、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身心关系、天性与教养、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的意义等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似曾相识、巧合、巫术、占星术、惩罚”等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从而澄清人们对心理学的一些误解,加深对心理学科学性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和事物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本书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