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 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 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最新的第20版成为唯一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
极想象是荣格发明出来的最重要的心理分析方法;荣格对梦的分析也别具一格。本书作者罗伯特约翰逊作为荣格的弟子,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释梦来说,首先主要对梦中的意象进行联想。梦是用象征来说话的,这个意象就是我们心灵的密码,当我们这个象征让我们联想到某个事物、某种感受,有恍然大悟之感,那就意味着找到了梦的密码。等我们逐一解开了梦的密码,这个梦的完整意义就会呈现。通常,梦会告诉我们内在的真相。 在积极想象中,自我——意识有深度的参与。对我们的心灵而言,一些想法、某种情绪背后往往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就可以窥见冰山下的部分。当某种恼人的情绪出现时,问它“请问你是谁?你是我内在的哪个部分?你想对我说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你会慢慢进入那个神奇的内在世界。 无论是运
威廉·斯托克顿博士写出了这本重要的临床著作——《“现在全明白了!”》。在书中他探讨了“心灵”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包括“心灵的”身和心的丰富连结。他的文笔清晰朴实,避免了把生物学和精神动力学简单化,而中肯地提出反对那种被营利机构大力推动的、把精神科医生转变为开药者、把精神病学转变成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行业的趋势。他借助扣人心弦的临床描述,把药物治疗诠释为“……一无论如何设计……”都不能“解决情绪冲突——这种冲突会削弱富有成效的人所应有的决断力和行为能力”。 斯托克顿博士是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成熟的临床工作者,他把心理治疗工作描述为来访者和心理/医生双方的创造性努力——这种努力充满勇气并有治愈效能,他称之为“自我认识”或“自我理解”治疗。通过如此描述,他放弃了精神分析的某些消极因素,而保
本书由香港城市大学何敏贤教授等人基于多年实践撰写而成,介绍正向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存香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正向特质(优点与长处)、正向思维(乐观与希望)、正向感知(感恩与品味)的测量和练习方法,帮助个体从逆境中复原并走向更好的未来,获得更快乐、更有意义的人生。本书的特色,就是依照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对正向心理学中有关理论、观点及方法进行了文化调整,使其更符合华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罗夏墨迹测验综合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是部关于罗夏墨迹测验综合系统临床应用研究的书籍。罗夏墨迹测验综合系统复杂深奥,艰涩难懂。 作者根据多年应用罗夏墨迹测验的经验,通俗易懂地为读者解读了综合系统的发展简史、实施过程、记分规则和解释规则,并完整详细地分析了多个临床案例,展现了综合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罗夏墨迹测验综合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读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仅适合有关罗夏墨迹测验的科学研究,也可用作高校心理学专业教材和广大读者的趣味读物。本书由孔德生、李琼编著。
本书集结两位作者多年来有关华人孝道的系列研究,以心理学的观点,将原本以文化色彩著称的孝道概念,由人文学的研究范畴,引介到华人本土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中。本书分从“社会态度”与“认知发展”两种不同取向切入,探究孝道如何在日常生活运作中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前者主要针对孝道的静态组成内涵进行检验,进而探讨各成分间的关联及其作用;后者则强调由动态的认知思考历程,分析影响个人孝道行动的各项认知特征,以探讨各项特征是否组合成不同认知组型,并据以界定不同的孝道认知发展阶段及其影响效果。本书不助于从事本土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思考,对于关切家庭与亲子互动、华人社会文化变迁等议题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者,亦可提供研究取向上的互补与联结。
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是基于西方社会中的实践问题而建构起来的,而东方的大多数心理学研究者更多的是借鉴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来解释东方人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这对于解决东方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的局限。纵然,近三十年来,中国的部分心理学家关注并发展了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但又过于聚焦中国文化的独特性。金盛华则综合东西方的理论研究成果,提炼出一个更具有综合性性的理论体系,即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该理论假定:人是理性的、社会性(经过社会化)的生物,人的理性思维寻求事物的理由(合理性),为此,人是需要解释的动物,需要建构解释包括自己和他人在内的内外世界的理由体系,并在其中找到自我和自我的意义。因此,“自我的存在有价值” 即自我价值是生命的理由,它是自我行为的理由体系。为了全面阐述自我
威廉·斯托克顿博士写出了这本重要的临床著作——《“现在全明白了!”》。在书中他探讨了“心灵”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包括“心灵的”身和心的丰富连结。他的文笔清晰朴实,避免了把生物学和精神动力学简单化,而中肯地提出反对那种被营利机构大力推动的、把精神科医生转变为开药者、把精神病学转变成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行业的趋势。他借助扣人心弦的临床描述,把药物治疗诠释为“……一无论如何设计……”都不能“解决情绪冲突——这种冲突会削弱富有成效的人所应有的决断力和行为能力”。斯托克顿博士是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成熟的临床工作者,他把心理治疗工作描述为来访者和心理/医生双方的创造性努力——这种努力充满勇气并有治愈效能,他称之为“自我认识”或“自我理解”治疗。通过如此描述,他放弃了精神分析的某些消极因素,而保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