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理论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全书共20章。首章为“绪论”,讨论了理论心理学的几个问题,即它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发展历史与重要意义,以便读者对理论心理学有一个轮廓式的了解。末章系“结论”,就西方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回顾、了解与展望,以便读者对心理学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线索。中间18章:从主要倾向看,前九章讨论的是基本理论问题,即心理论、意识论、无意识论、行为论、潜能论、学习论、创造论、心理发展论与方法论等;后九章探索的是实际理论问题,即心理过程论、思维论、感情论、心理状态论、个性论、智能论、性格论、非智力因素论与心理素质论等。在这些篇章中,一般都讨论了各心理现象的基本性质、主要理论与重要规律。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心理学新进展丛书之一。生态心理学是西方正在兴起并逐渐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心理学新的理论派别。本书详细介绍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学科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和评价其理论观点。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开阔眼界,了解心理学的新动态、新方向,增进知识,奠定心理学创新的理论基础。 生态心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生态心理学的理论意义体现在它将人与环境的统一体作为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并将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根基。因此,它对摆脱二分式思维,克服客观心理学与主观心理学的对立局面,建构充满生机的互动的整体主义人化心理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生态心理学的实践意义主要在于生态心理学关注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和生态危机的解决。
弗郎西斯·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对于心理学者与学生来说,这一点同样适用。《心理学史:观念与背景》一书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史学家韦恩.瓦伊尼(WayneViney)和布雷特.金(D.Brett King)合著。本书考察了心理学自远古到20世纪末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挖掘了很多新的史料,对传统的心理学人物和流派给予了新的分析与评价。 全书的语言十分流畅,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每章以一句名言开篇,统率本章所要讨论的中心思想。每章的结尾都有复习思考题,列出了本章应该掌握的基本问题。本书非常适合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心理学史课程;对子那些想了解心理学史知识的读者来说,本书也是一个的选择。
《中西医学融合之道》从“疾病”与“证”的结合点出发,深入到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之中,运用比较医学的思路与方法,分“两医融合,理论探索”;“主要病证,现代类编”;“纵横结合,病案选举”;“大师经验,金玉良方”;“慢病膳食,科学调配”;“医学养生,守护天真”五个篇章进一步探索了中西医的融合之道。全书翔实、系统、完备地探索阐述了中西两个医学理论体系如何融合与统一的正确途径与方法,非常实用。
《嫉羡与感恩》一书收录了梅兰妮·克莱茵从1946年以后到1960年去世之前的著作,也包括在1963年她去世以后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这些是克莱茵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其著述的高峰。 克莱茵在本书介绍了新的观点:嫉羡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在运作,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羡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羡,但是,克莱茵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本书是由优选公益性学术组织即靠前创伤生命支持组织编写的一部教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培训使紧急医疗救护人员掌握科学的、规范化的创伤急救诊疗技术,以期在现场救治时尽可能减少危重创伤的死亡和伤残。全书共22章,内容包含现场评估标准和评估技术,气道管理技术,胸部、头部、脊柱、腹部、四肢等的创伤生命支持技术,以及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创伤急救知识等,如伤情评估、有效的医疗干预和高效的团队运作等,并且有大量的操作步骤图和急救流程图,便于阅读理解。同时,为更好地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还收录了11项可选技能训练的学习资料,供感兴趣的读者学习。第8版对每章内容都做了重要和优选的调整,增加了部分更新的内容,详见“新编教材的更新”。
《心理学革命:以系统心理论统领心理学》作者皮斯李对现代心理学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的探讨和梳理;研究自己的心理问题,深刻而独到;提出“系统心理论与系统心理疗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养生保健方法等吸纳到心理学中来。为治疗神经症等心理障碍探索出更为系统而有效的方法;全面探讨了心理咨询的相关问题;试图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为心理学更好地走近社会大众、服务社会大众,为解决现代心理学的缺陷(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忽视文化对心理的重要作用和缺乏实用性)找到方向,作出有益的探索。
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是基于西方社会中的实践问题而建构起来的,而东方的大多数心理学研究者更多的是借鉴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来解释东方人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这对于解决东方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的局限。纵然,近三十年来,中国的部分心理学家关注并发展了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但又过于聚焦中国文化的独特性。金盛华则综合东西方的理论研究成果,提炼出一个更具有综合性性的理论体系,即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该理论假定:人是理性的、社会性(经过社会化)的生物,人的理性思维寻求事物的理由(合理性),为此,人是需要解释的动物,需要建构解释包括自己和他人在内的内外世界的理由体系,并在其中找到自我和自我的意义。因此,“自我的存在有价值”即自我价值是生命的理由,它是自我行为的理由体系。为了全面阐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