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米切尔单独完成了关系精神分析学的经典著作《精神分析中的关系概念:一种整合》,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米切尔关系精神分析理论的正式形成,同时也使其逐渐成为关系精神分析学派中的领军人物。米切尔在这本书当中建构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关系精神分析理论。他在书中提出了两项创新:一是关系理论框架,即包含着自体、客体以及它们之间互动这三个维度的关系基质,在这个框架内各种精神分析理论通过某种特定的角度而被整合在一起;二是关系-冲突理论,它是米切尔所采用的独特整合方式的成果。米切尔在书中明确提出:“本书的更大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关于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广泛观点,即提供相对于驱力模型与发展-抑制模型的第三种选择。第三种选择是关系-冲突模式。像驱力模型一样,关系-冲突模型认为人类体验里的主要心理动力斗争是强
1988年,米切尔单独完成了关系精神分析学的经典著作《精神分析中的关系概念:一种整合》,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米切尔关系精神分析理论的正式形成,同时也使其逐渐成为关系精神分析学派中的领军人物。米切尔在这本书当中建构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关系精神分析理论。他在书中提出了两项创新:一是关系理论框架,即包含着自体、客体以及它们之间互动这三个维度的关系基质,在这个框架内各种精神分析理论通过某种特定的角度而被整合在一起;二是关系-冲突理论,它是米切尔所采用的独特整合方式的成果。米切尔在书中明确提出:“本书的更大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关于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广泛观点,即提供相对于驱力模型与发展-抑制模型的第三种选择。第三种选择是关系-冲突模式。像驱力模型一样,关系-冲突模型认为人类体验里的主要心理动力斗争是强
《精神分析与中国人的心理世界》是东方经典和西方精神分析论著的汇通,是作者个人对两者的解读。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思考东方人的心理,围绕《诗经》《礼记》和《易经》展开;第二部分通过作者的自由联想探索老子、庄子和孔子的经典与当代精神分析思想间的关联;第三部分探讨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理解当前中国和远东对精神分析的兴趣。
从实践发展来看,精神分析确立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格局和样式。当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具体方法有上百种,它们大多都与精神分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或受到精神分析的影响。也完全可以说,正是精神分析带动了现今人们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同时,精神分析咨询与治疗技术现今仍是被广泛运用的方法。 这本《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主要介绍了精神分析运动史上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精神分析学家的思想与实践。我们把它们分为理论范式,即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自我心理学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客体关系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在介绍每个代表人物的思想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他们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模式(包括心理结构、发展动力、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等)、儿
《红书》拉丁文书名为《新书》(LiberNovus)。约创作于1914年到1930年间,记录了作者个人的梦境、灵魔与精神追寻历程。荣格生前拒绝出版,直到其去世后近五十年,《梦想家·图文馆:红书(彩图本)》方得见天日。 1913年,荣格与弗洛伊德决裂,开始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一度备受幻觉折磨而濒于崩溃。荣格身陷中年危机,重新审视生活,从内心探索最深处的自我。他将一些梦和幻象记录下来,整理成《黑书》,同时着手幻象内容的写作,形成私密之作《红书》。《红书》是荣格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由此生发出一整套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梦想家·图文馆:红书(彩图本)》的出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理解荣格著作的窗口。 荣格曾于1957年谈到这本书:“我跟你谈到过那段岁月,追寻内心图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时光。其他一切皆发源于此
本书是北京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和法国巴黎第七精神分析学院举办的“中法精神分析治疗连续培训”的实用教程,也是精神分析治疗理论和实践在中国临床一线的研究与尝试;其内容生动鲜活,但又不同于故事演绎;就像一次中法精神分析的原汁原味的对话。如果读者能静下心来阅读,您能感受到如临现场般的与老师和学员们在一起交流,因为老师不是在讲理论,而是将精神分析的态度融入细节之中,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无私地和大家分享。阅读中您会将遇到的问题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也会激发出更多的问题。本书适合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教师及精神分析相关人士阅读。
《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是一本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专业书籍,描述的是心理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治疗的互动情况,探索了影响日常生活的施虐和受虐两个颇具争议而又令人困惑的心理病理。案例中,来访者有在他们自身的亲密关系中体会痛苦的需要,并且会在任何试图接近他们的人的身上引发这样的痛苦,这就是书中所涉及的受虐与施虐的主题所指。这类情感阻碍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找到慰藉。 从大的视角上,它采用当代的精神分析工具检视了生死之间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和来访者日常的互动空间变成了研究失败、牺牲和绝望等痛苦体验之演化变迁的ZUI佳地点。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展现了敏锐而富有经验的分析师是如何帮助此类来访者的,并由此为读者提供了治疗此类心理病理患者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