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古鉴》为清代史洁珵所辑。 《德育古鉴》包含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等诸篇,取材于史料,文雅驯而事翔实。借生动的古代德育故事,以启迪人心、净化社会。 《德育古鉴》可作为传统道德文化教材,常阅之,对于敦促向善之品性、培养美好之道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一般公认是世界哲学名著,事实上也是历史学名著,确切些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名著,尤其是至今少有的马克思以前唯物史观学说史名著。它和作者另一部著作《俄国社会思想史》(三卷本,中译本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同为思想史名著。
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逻辑学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灵魂,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则是逻辑学的应用和展开。黑格尔以恢弘庞大的气势、条分细缕的谨慎。仿佛想揭开人类的一切迷惑,他的哲学体系在他的身后衍生出一系列哲学流派:青年先锋黑格尔派、传统精英黑格尔派、新黑格尔主义等等。干脆有哲学家称:19世纪以后所有伟大的哲学思想均源于黑格尔。 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存在的概念是直接的、抽象的。他认为包括质、量、度三个环节。质是指事物直接存在的规定性,量指的是事物存在的外在规定性。质与量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配合全国对“两论”的学习活动,李达写作了《 解说》、《 解说》以及相关系列文章。这些著作和文章在当时对于帮助人们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水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时代,将它们重新结集出版,对于帮助广大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做好各项工作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人文思想与中国》对俄罗斯人文思想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度考察。上编四章尝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把握俄罗斯人文思想的精髓,着重阐明了别尔嘉耶夫、巴赫金、艾亨鲍姆和洛特曼等俄国思想家的学术价值,以及其对中国当代学界的巨大影响。下编依托丰富的史料,对若千重要期刊、翻译家和重要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现了丰富复杂的历史层面,以及作者的清醒思考。 《俄罗斯人文思想与中国》选题新颖,视角独到,分析扎实,是研究中俄文学与文化关系的力作。
建省600年来,在贵州的传统学术文化瑰宝中,有本土特点且又最能与全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接轨、交流和对话的当首推“黔中三宝”,即黔中王学、佛学和易学。“黔中三宝”是黔中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亦是黔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相对于贵州原有的其他地域文化来说,博大精深,具有更加系统、更加理性和更加深刻的特点,居于一个形而上的核心地位,再加上这一传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精神,使其自然拥有宏大的文化影响力和亲和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然能够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之道,给予人们以形上智慧的启迪,值得我们重新发掘和认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库·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黔学中的形上智慧资源》对于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论述,目的是融古开今,重铸未来,给当代贵州人才成长提供文化土壤,提供学术
心灵哲学是当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潮,而唯物主义是其主要取向,《心灵与认知文丛:心灵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当代心灵哲学中的各种唯物主义学说,如行为主义、同一论、功能主义、随附论、取消主义等,同时探讨了它们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的启发意义。《心灵与认知文丛:心灵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对于心灵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考察和研究,有助于推动当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的发展也有的启示。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与思辨的通识性心理学著作。本书中涵盖成长与社交、学习与文化、逻辑与理性、家庭教养与亲子关系等,各专题相对独立,既对个人生活各方面进行较为理性深刻的思考,又能为大学阶段通识教育的框架提供探索方向。本书是家长和中小学老师了解心理学的窗口,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之外的阅读辅助,是心理健康咨询从业者的“个人成长”参考。
《先秦神话思想史论》是《中国神话思想史论》的卷。分三编,编,中国神话的历史命运,论述中国神话的产生及其观念基础以及中国神话发展的经历和遭遇;第二编,神话的异化,论述神话向物占和寓言的演变,第三编,各家的神话思想及地位,《先秦神话思想史论》论述到战国时代。迄今为止,我国对于神话思想史尚没有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没有一部正式的神话学史,《先秦神话思想史论》是这方面研究的开拓者。
黎鸣先生认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是智慧,因为在人类历史中,只有智慧,才真正是永垂不朽的;除此之外,无论权力、金钱、名望,都是会随着肉体一道速朽的。有三:坚定地信仰真;顽强地求知善;敦厚地仁爱美;任何人,只要遵循这条“坚定”、 “顽强”和“敦厚”的人生之道,才不至于“白活”,才可能真正上承祖先,下启后人,才可能真正提升和光大中华民族,并最终有利于整个人类世界建立文明社会。 本书把著名思想家黎鸣先生的重要的大约240万字的七部书(《问人性》上下卷、《问天命》三卷——《命运的诅咒》、《道德的沦陷》、 《悲剧的源流》、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和《西方哲学死了》)的精华;汇萃为仅40余万字的一册,向中国青年讲述他对世界的看法。凡欲自知、自信、自尊、自强者读之。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
《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丛书:现象学与解释学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通过对胡塞尔、英伽登、梅洛-世纪重要的哲学美学流派现象学的理论实质以及在文艺理论方面的主要建树。下编则通过对狄尔泰的“方法论解释学”、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利科尔的文本理论、赫希的“客观解释学”等一系列解释学文论的研究,对解释学哲学和文艺思想做了体系性的全面探讨。
《睿文馆:人的问题(09号)》探讨人生的意义、本质和价值。作者从对待死亡、性行为、社会不平等、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引申出有关人格同一性、意识、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贯串全书的中心,乃是个体的人生观及其与各种非个人的实在概念的关系这一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突破了哲学内部的界线,从伦理学延伸到形而上学。同样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引发了论述心的哲学、论荒诞、论道德运气的文章。
《心理医生笔记·汶川/玉树:地震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评析和反省》是两位心理咨询师余满华和冯淑仙面对震灾后普遍出现的刨伤后压力症候群“临床实战,摸爬滚打”的一份记录,含个人辅导及团体治疗二大部分,附加个案评析,务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按震灾心理康复工作、心理治疗的危机救援机制为主题而编辑。 心理咨询师详述了每宗案例中的重要对话,尤其是关键性的转折点,亦披露了自己当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不但可以从中看到辅导流程及其起承转合,同时也得以了解咨询师所面对的挑战,以及所采取的因应之道的缘由和考量。个案评析则评论和分析了震灾心理治疗的援助过程及理论根基,深入浅出,带领读者进入心理咨询师的震灾经验中,并余留弹性的空间供读者研讨。 《心理医生笔记·汶川/玉树:地震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评析和反省》对目前
《罗素的极简智慧》编译者哲空空在深度研读罗素著作后,精挑细选出能代表其思想精髓的207句话,把艰深晦涩的经典著作转化为人人都能领悟的极简哲思,将人类智慧无损耗、无障碍地传递给日理万机的现代读者。
《中国近现代哲学四论》分为总论:中国哲学新形态;近代专论:中西会通;现代专论:综合创新;余论:续写新篇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在近代中国哲学开始转型、在现代中国哲学成为独立学科、关注进化发展、审视客观世界、知行观念更新、人格观念更新、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国实证哲学思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