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重建参考用书:灾变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简要阐述了:灾后心理重建的基本理论、基本思路和框架,着重从心理援助和社会工作两个层面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描述,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从前方实施到后方组织,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介绍了为什么要开展心理重建,怎么开展社会工作,实施心理重建,如何评估心理重建的效果等内容。同时《灾后心理重建参考用书:灾变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还收集整理了我国1949年至2010年重大灾害简录。《灾后心理重建参考用书:灾变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民政干部、社区工青妇基层干部、志愿者的一本灾后心理重建基础性读物。
本书主要以探讨社会心态的理论为主,试图构建一个理解社会心态的框架结构,对于社会心态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包括社会心态的定义、结构框架、运行机制、指标体系等,也对社会心态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进行了回溯。本书的内容主要以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社会心态研究的实践,试图就社会心态的一些核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给出自己的思考。本书对于社会心态的论述主要着眼于把社会心理学中个体、情境、社会互动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结合起来,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社会心理的特点和变化。
本书是依托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对当代中国公民审美心理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包括审美素质调查和审美心理实验两大部分。调查部分,由对中国公务员、企业管理者、工人、商人、教师、学生、文体卫生工作者、科技人员、司法军警、农民、自由职业者等11大类群体31类小群体,33480个调查对象的3250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的审美素质报告及西部专项报告构成;实验部分,由以大中小各级教师、学生为对象进行的8项审美认知和美感实验研究构成。集中反映了1999—2009年这十年间,西南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美学学者和博土硕士们,在“审美认知”、“审美心理学”、“美育心理学”等方向的研究状况,程度上也代表了当代中国审美问题实证研究的进展与水平。对推进多学科方法的交叉运用,推进审美问题实证研究,推进中国美学乃至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科
当物质基础有保障后,顺境时我们会去想如何活出生命的价值?而逆境时又会思考如何与这生活和平相处?这些在我们内心深处纠结的问题,阿德勒以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为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本书以个体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结合大量临床案例和治疗经验,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及现代人所面临的社交、职业、婚恋、教育等问题,深入剖析了抑郁、强迫、拖延、懦弱、叛逆等负面心理,通过科学又专业的建议和治疗给人们以希望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