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研究论著目录(港澳台)》著录1949年至2018年香港、澳门、台湾的李白研究成果,大陆的李白研究论著目录请参朱玉麒、孟祥光[编]《李白研究论著目录》。 《李白研究论著目录(港澳台)》叙录香港、澳门、台湾的李白研究成果,在各地区条目下再细分为“作品类”(李白全集、选本)、“专书类”(研究专著、论文集)、“论文类”(专业、普及论文及综述、消息等各种单篇资料)、“文艺创作类”(含科普读物)、“硕博士论文类”五部分著录,均按出版或发表时间顺序排列。
????张厚粲、龚耀先编著的《心理测量学》内容完整:心理测验的理论、方法以及编制技术全程覆盖、理论新颖:经典测验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百花齐放。操作性强:翔实介绍具代表性的智力、人格、态度等心理测验,便于应用。《心理测量学》可读性高: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图表清晰、文字顺畅,既适宜教学,也能指导实践。
学者陈墨被誉为内地“金学研究靠前人”,他从武学、情爱、人论、艺术、文化、形象、版本及改编等多个角度切入,分析、品评金庸作品,著述颇丰。《版本金庸》专门谈论金庸小说的版本,重点是金庸小说的近期新修订版的评论和研究,解释金庸创作的新思路和新灵感。 《版本金庸》一书内容包括:《书剑恩仇录》新修版阅读札记,《碧血剑》新修版阅读札记,黄药师VS梅超风:情感与形象,《射雕英雄传》新修版细读札记,《射雕英雄传》旧版与流行版比较,以及《天龙八部》新修版阅读札记。
申丹著的《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探讨,梳理叙事学和文体学之间既相异又互补的复杂关系,揭示叙事学核心概念和分析模式的实质性内涵,廓清涉及的不同分类与研究视角,为文本分析做出铕垫。下篇为本书重点,聚焦于作品阐释,选择有代表性的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美国短篇为主)进行文内、文外、文间的“整体细读”,挖掘其中的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本研究具有靠前前沿性,针对靠前学术界的相关探讨,纠正和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误解和混乱,对文本做出了富有新意的重新解读,阐释方法也具重要参考价值。
谢灵运,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是山水诗派鼻祖,精研佛学且有重要的建树,其思想贯穿于儒道佛之间。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谢灵运的著作和交游为中心,下编解读其思想与艺术创作。以此全面地反映谢灵运其人其文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书是鲁迅先生辑录的古小说佚文集,共收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说三十六种,一千四百余则。作者通过搜集《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或不见于史志著录者的散佚小说,结合前人辑录的相关刊本加以比对,完成此书。所选三十六种小说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但主要以志人志怪为主,篇幅多短小,每一种都由若干则记载集合而成。郑振铎先生曾评价此书是“鲁迅先生用很严谨的‘汉学家法’来校辑的”,“不仅少有,则后有来作,也断难超过他的范围和方法”。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近代卷》规模宏大,展示出自先秦迄近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灿烂成就。《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近代卷》部分分册自1989年以来就已陆续出版。现重作装帧设计,全套七册以崭新的面貌一起推出。《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近代卷》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隋、唐及五代时期的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对重要的批评家与论著以及这段时期有创新意义的文学批评方法都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富有开拓性的剖析。
《敝帚录——谈鲁迅现代文学及其他》主要收录了《让我们走近深刻》、《鲁迅与南开》、《鲁迅研究点滴》、《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问题的思考》、《关于巴金及其作品评价》、《左翼文艺运动在天津》、《关于“革命文学”论争》、《李何林先生学术精神论》、《曾广灿的老舍研究》、《李玉岜的书法》等文章,供读者朋友们阅读。
《乌合的思想》,其实汇集了他多年的学术思考,早期的可以上溯到他读大学期间写下的文字,而晚近则是这几年的老辣文章。今天读来,一点都不用悔其少作。也毫无老气横秋之嫌。读国华这本文集,倒是让我止不住地思想:国华何以能如此年少时老到,中年时还锐利?说国华跨越时代,那实在是夸大其词,未免肉麻;说当代理论批评的问题翻新多变。却依然历历在目,并未得到真正解决,根本的问题一开始为国华所关注,在今天它们并未退场,这可能是更为中肯的说辞。这也正是这些文章能一以贯之,在今天突显出其学术价值所在的原因。
本书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未出卷,收录明代文学家条目约7000条,体例从已出六卷,针对文学家生卒年、姓氏名号、仕履、文学创作、研究资料等内容进行疏理与钩沉,对文学家成就尽量不做主观评价,但收录历代典籍中有关的重要评价。本书作者是目前明代文学研究领域掌握资料很全、研究成果很丰的学者,对明代文学史料、典籍不仅搜集较全,且做合理的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成书后将是一部目前靠前同类工具书中具有较高编撰水平和研究价值的产品。与《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已出六卷配齐后,可以成为中华书局长销品种。
学者陈墨被誉为内地“金学研究靠前人”,他从武学、情爱、人论、艺术、文化、形象、版本及改编等多个角度切入,分析、品评金庸作品,著述颇丰。《版本金庸》专门谈论金庸小说的版本,重点是金庸小说的近期新修订版的评论和研究,解释金庸创作的新思路和新灵感。 《版本金庸》一书内容包括:《书剑恩仇录》新修版阅读札记,《碧血剑》新修版阅读札记,黄药师VS梅超风:情感与形象,《射雕英雄传》新修版细读札记,《射雕英雄传》旧版与流行版比较,以及《天龙八部》新修版阅读札记。
《中古文学研究:版本研究》是现存最早的以文体分类的文学总集,由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纂。它是研究从先秦至齐、梁时期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典籍之《文选》的流传历史一直是一个极度复杂和困难的学术课题。《中古文学研究:版本研究》中,对外现存较早的《文选》版本,包括各写本、抄本、刻本,进行了仔细地校勘和考订,并对这些版本的重要意义,作了详细说明,对中古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西厢记集解: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以清代凌濛初《西厢记五本解证》为底本,汇辑了弘治本、徐士范本、陈眉公本、王骥德、闵遇五、毛西河等六种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西厢记》重要刊本的笺注、解证,体现了明清学者在《西厢记》方言俗语、曲词文义、声韵格律、训诂释义、体例结构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傅晓航创作的《西厢记集解: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涉及已散佚的古籍善本,有助于我们了解现存《西厢记》各种版本之间存在某些差异的历史原因,促进对《西厢记》的研究和普及。
《晚明以降才女的书写、阅读与旅行》收录的研究对象大致是晚明至20世纪上半叶以江南为中心的闺秀作家。书中记录了西方人到来之前中国女性文学文化产生的多种变革和发展,包括从写作到编辑,从诗歌到小说,从旅行到国际旅行,从男性导师缺席到围绕袁枚和陈文述的文化圈形成等变化。全书分为五辑。辑着眼于中国女性写作和编辑选集的最初努力。第二辑探讨了研究传统江南女作家的方法。第三辑的主题是小说中的女性。第四辑有关19世纪和20世纪初现代性的影响。
根据后现代叙事学理论家、“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海登·怀特的叙述话语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不同“诗潮”进行整体观照,从80年代诗歌话语的语言层面展开话语剖析,还原80年代诗歌的文化现场,反思与重构当代诗歌史的写作,最终指出,80年代诗歌晚期走向反讽中心叙事,对90年代以来的当代诗歌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