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音乐声学研究类教材。详尽地科普了人耳的听觉系统、音的发声原理和测量方法、各类乐器(包括人声和电子乐器)的声学特征,并针对音响设备和音乐厅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声学方面建议。
马原《虚构》、格非《褐色鸟群》、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王小波《我的阴阳两界》、莫言《生死疲劳》、贾平凹《秦腔》、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作家及作品,如山如水,如风如树,将中国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坛结构为一片奇妙的景观。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片景观的复杂魅力,尚未完全被许多读者深入了解;而本书作者陈晓明先生,堪称是这片景观中独特的游历者。 因此,《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的写作,不仅是批评,探索,也是在揭示一个学者精神成长的层层积淀;有冷静犀利的分析,更有诸多鲜活的个人经验流露其间。这是本书的特殊之处。另外,小说艺术、思想特质、历史语境共同揉造成的文学经验,成为作者打开读者阅读兴趣、想象力的关节点。
毛宗岗生于明崇祯五年,为一介寒儒,卒年自当清康熙48年以后。中国清初文学批评家。曾仿效金圣叹删改《水浒传》的作法,假托得《三国演义》古本,对罗贯中原著进行删改,并在章回之间夹写批语,题为“圣叹外书”、“声山别集”,又伪作金圣叹序冠于卷首,名为才子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作者对毛宗岗小说批评的研究,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部研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的专著,它吸收了几十年来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发展的积极成果,体系结构性强,论述深入浅出而富于创见,解诗精当而通俗易懂,是诗歌理论研究者和诗歌爱好者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和辅导著作。
体外循环技术成功应用于心脏手术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体外循环为我国每年近十多万心脏手术的实施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从体外循环技术中衍生出来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ocorporeal membrane eoxygenation,ECMO)在我国也逐渐发展及推广开来。ECMO的应用除心脏外科外,还可应用到非心脏的其他外科手术,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急救医学、器官移植等,尤其在危重病患者循环和呼吸支持方面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国际ELSO组织(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已将ECMO纳人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范围。
无
21世纪的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的区别在于双方所掌握的理论资源不同。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时期,文学批评冲破了学科壁垒在广泛的思想文化领域里借鉴前沿理论和激进思想。这些新的思想和理论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对于文学的认知方式、阅读经验和评价标准。原本属于哲学、语言学、阐释学、历史学和文化研究的理论进入文学,杜宁著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研究》试图将这些知识点转化成批评的方法论和方法,进而运用这些批评方法具体地分析文学作品。
本书规模宏大,展示出自先秦迄近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灿烂成就。本书部分分册自1989年以来就已陆续出版。现重作装帧设计,全套七册以崭新的面貌一起推出。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隋、唐及五代时期的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对重要的批评家与论著以及这段时期有创新意义的文学批评方法都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富有开拓性的剖析。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芥川龙之介研究文集》选编了日、中、韩、英美多国,跨度近百年的芥川文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评论。其中包括小林秀雄、福田恒存、吉本隆明、三好行雄等文艺评论大家的篇目,也收入了年轻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有研究芥川人生观文学观的;也有分析作品的作评论;也有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跨界探讨芥川文学中的中国元素、韩国元素的;探讨芥川文学的海外接受的。
《超声测量图谱》(第2版),更新了很多基本公式。读者很容易从第2版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或需要的表格,有助于读者在日常超声工作中应用。本书自始至终,坚持对每一章节进行讨论,特别注重对表格资料进行细致的讨论,并对图像及声像图如何测量进行了探讨。此外,我们对本书每一章节的表格内容,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希望读者满意。 本书第2版能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有用的信息。拥用一本有价值的超声参考书籍,在读者的日常实践中是不可缺少的。
本书将范畴研究展开了、细化了。除了范畴的质性与特点、内在联系、显性与隐性诸问题之外,还落实到“涩”、“老与嫰”、“闲”、“躁”、“淡”、“风骨”等等的精微解读。对范畴作不同层面的解读,分出不同层级的范畴以及此种不层级范畴之间的关系,探索不同元范畴之间的联结,从而呈现我国古文论内在的发展理路。
内丹医学属于道教学与传统医学交叉研究新领域。《内丹医学思想研究》基于翔实的医、道文献,运用中医学独特生命观、疾病观的新视角,首次系统探讨了内丹医学的形神、脏象、经脉、关窍、病因病机、疗法、体质改善及生命哲学思想,以及中医学、武术内功对其的融摄等诸方面,揭示了其理论独特性、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填补了道教学术界与中医学术界研究的盲点。
《 重写 的限度: 重写文学史 的想象和实践》以 重写文学史 为研究对象,整体性考察 重写文学史 与80年代历史语境之间的多重关联,辨析 重写 主体的知识构成、美学旨趣和政治诉求,厘定话语的变迁史和具体的行为实践之间的复杂互动。
《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研究唐代诗歌与其他各体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推进的关系。从诗与诸文体的交融互动中,展示唐诗广泛吸收众体之长,不断推陈出新,开拓变化,一盛再盛,空前繁荣的景观,发掘其长期保持并发挥文体创新能力的原因;同时,也从诸文体并立与联系这一特定角度,考察唐代诗、赋、文、小说、词在文苑中彼此依存发展的状况:赋与诗在唐代的新一轮互相交流,古文在诗歌启发与带动下的革新,诗歌的影响与传奇及词体的生成。合而观之,则又可见诸体相辅相成、相互生发,对成就一代文学繁荣所起的巨大作用。在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还将进一步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相关文学理论问题。
吟诵是研读古诗文的一种学习方式。吟诵也是欣赏古诗文的一种审美方式。吟诵,又是吟者发掘和完善古诗文声韵美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在书房里,在林荫下,在晨曦中,在月光下,吟诵诗文,是陶冶性情,提高情操,达到心灵愉悦,精神净化的一种自我修养方式。
中古文学研究中关于陶渊明的讨论是热点,已有多种专著。此书从义理、辞章、考据切入,讨论的内容涉及:陶渊明的思想、政治态度,对陶诗主体风格“平淡自然”的反思,陶诗外淡内奇的审美趋向及组诗的结构特征,陶诗散文化的倾向、奇绝精拔的语言特色,重要诗、文、赋的主题,陶诗对屈原的承传以及与王羲之的书法共同体现东晋的审美风尚,陶集的自铸新词与辞书未收的疑难词的考释等。《陶渊明论》分六编二十章,从诗艺审美、陶诗批评;陶诗书画的传播等多维度、多学科的理路上展开论述,呈现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新面貌。
在我国汗牛充栋的古代诗歌典籍中,向有以“纪事”命名的一个序列,其创始之作,为南宋计有功所编撰的《唐诗纪事》。是书共收录唐代诗人一千馀家,唐诗的许多作家、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即赖之以传,可谓厥功甚伟。然而其所重在存人录诗,大量作品并无事可纪;且间采评论资料,亦不纯为“纪事”。循名以责实,我们可以说,这一诗学品类自计氏开创伊始就没有能够建构起一套严密完善的体例。后来清人厉鹗所纂《宋诗纪事》、陈田所纂《明诗纪事》,萧规曹随,作法大致与计氏相类。近代陈衍辑着《元诗纪事》、《辽诗纪事》、《金诗纪事》等三种,亦事、评兼及,惟无事可纪、无评可采的篇什极少入录,铨择去取,较有章程。至今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则旨在以诗证史,所收诸诗以反映史事为要,实是“清纪事诗”而非“清诗纪事”,概念既
《厓山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志书,它实质上是宋朝的亡国史。中国历目前靠前次被外族入主统治,即所谓“征服王朝”的胜利,从宋元嬗递开始。因此之故,可将《厓山志》看作一部纪录兴亡的专史。宋代的灭亡,以宋末昺帝于厓山海域蹈海为标志。《厓山志》搜集和整理了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臣民前仆后继、不惜牺牲的悲壮事迹,其中包括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忠”为代表的忠臣义士。《厓山志》是一部以事件为记述主体的专志,这在旧志中是甚为罕见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明人黄淳在前人张诩等所撰《厓山志》的基础上,辑补缺遗,搜录忠节事迹,编撰成五卷本。后有清人赵允闲等再加增补,成七卷本。今靠前次点校排印出版。收入《岭南文库》。
《文选学》介绍了骆鸿凯先生以纂集、义例、源流、体式、撰人、征故、评骘、读选导言、余论等为主要编目,揭示《文选》的成书经过及其具有文学史、文体学意义,是《文选》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软件质量经济学》共7章:章定义了软件质量和经济价值,分析了软件质量对不同企业和用户的经济价值;第2章阐述了软件质量的估算和度量,介绍了功能点度量指标和结构质量度量指标;第3章讨论了软件缺陷预防,介绍了软件缺陷预防的历史及缺陷预防结果的分析方法;第4章研究测试前缺陷清除,主要讨论了同行评审、正式审查及静态分析等25种不同的测试前缺陷清除方法;第5章介绍软件测试,介绍了40余种软件测试方法;第6章讨论发布后缺陷清除,分析了来自发布后缺陷的用户和行业的成本;第7章整合了所有的数据,给出了低质量和高质量软件的经济影响。
于省吾先生治学严谨周密,在中国古文字、古器物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领域取得了的成就,尤其是在甲骨文、金文考释方面,贡献极大;同时,运用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及出土文物数据,对先秦典籍进行校订和诠释,为研究古代典籍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新证派”的代表人物。 于省吾先生生前出版了十三部专著,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为满足学术界研究的需要,承蒙先生家人慨允,将先生的著作无偿授权我局以著作集的形式整体推出。在此,谨向先生的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吉林大学图书馆为我局提供了部分底本,谨致谢忱。 自一九三二年《双剑誃吉金文选》的出版至一九八二年《泽螺居诗经新证泽螺居楚辞新证》的出版,前后历时五十年。考虑到原各书形式不同,体例有别,标点各异,本次结集出版,均据初版本制版,以存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