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鉴赏辞典》是清代蒲松龄倾尽一生悲苦而成的“孤愤之书”。此书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既生动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在艺术表现上尤以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取胜,因而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精选其中的代表作进行鉴赏,希望能引导读者更好地领略蒲松龄作品所具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道家思想与汉魏文学》主要内容有道家思想与汉魏文人群体、精神境界、自然人生、道家思想与汉魏赋作、“赋家之心”的道家文化内涵、士不遇赋中的道家情思、汉末赋风新变与道家人文精神、魏晋之际的赋风与庄玄、道家思想与汉魏诗歌、文人五言诗的兴起与缘情文艺思潮、阮籍《咏怀》的生命关怀和抒情模式等。
本书包括唐五代笔记四种。《奉天录》四卷,唐赵元一撰。此为现今仅存的唐人记载“奉天之难”的专书。大体按日纪事,录功臣勋业及逆臣言行等,叙述详尽,可与正史相参或备史之阙,是了解奉天之变的靠前手文献。《新辑玉泉子》。唐佚名撰《玉泉子》,多记晚唐士人言行,兼及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科举婚嫁等轶闻。间或夸饰命定之说,杂录谈噱之语。《中朝故事》二卷,南唐尉迟偓撰。载晚唐宣、懿、僖、昭诸朝旧闻。上卷多君臣事迹及朝廷制度,下卷多神异怪幻之事。《金华子杂编》二卷,南唐刘崇远撰。杂记晚唐以来门阀积习、科场旧闻、士人轶事等,亦颇涉神怪灵异之事。
《普通外科手术图谱》从普通外科临床实践出发,在参阅了国外经典著作、国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博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集体撰写、编著而成。 全书约有插图1500余幅,并配有文字说明,其中包括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麻醉、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等,系统介绍了各类规范、经典的手术术式和正规的操作方法。每个操作步骤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准确无误、通俗易懂。 本书突出了新而精的特点。我们参阅了国内外的手术学进展,在国内众多的手术图谱中率先撰写了 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腔内修复术 等,添补了国内空白,突出了 新 的特点;本书以插图为主,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并删除了其他手术图谱中常用的解剖学部分,突出了 精 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注重了立体思维。这将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简洁明了,甚为实用。
本书是一部探讨先秦散文艺术的专著。 先秦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丰碑和宝库,可以从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许多方面进行取之不竭的研究。本书侧重于从文学角度,特别是写作艺术作专门的论析,其他方面亦有所涉及,但并非重点所在。对于先秦散文,人们都觉得写得好,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有的读者也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书就是试图讲出个所以然来,并尽可能讲得具体些、细致些,以便读者从中获得真正的艺术领悟和有益的写作借鉴。这就是本书之所以命名为“艺术新探”的用意所在。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论文集,而是力求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先秦散文的总体面貌。除了对几部公认的名著有集中的研究之外,对于人们所不大注意的一些著作,如《管子》、《鹃冠子》、《尹文子》、《逸周书》、《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不但喊停文学的边缘化,还力图让文学回到那个重视文学和虚构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高理论”时代。因此本书花费大量笔墨和力气逆潮流而行,试图从概念上界定文学,总结出文学的五个特质: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和规范性。本书另一个逆潮流而行的举动是讨论文学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如今怀疑和颠覆的思维模式已成为新的迷信崇拜,文学宣扬的道德训导和教诲就可能成为新的变革性力量。虽年逾古稀,反骨的本色丝毫不减,读来乐趣横生。
旅行即通过对日常空间的出离而获得的非日常的空间经验。旅行故事是以旅行作为表现对象或发生背景的故事。在中国小说史上,旅行故事源远流长,数量巨大,特征鲜明,恰可成为把握古代小说之内在结构和历史脉络的理想案例。本书以明清通俗小说为中心,利用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旅行故事的源流与特征,进而探索了一种关于古代小说史的微观描述方式。
陈子善所著《清影集(精)》探讨林语堂与胡适主持的一九三〇年间上海平社的关系,从林语堂日记和胡适日记互文的角度切入,所依据的文本是已经公开的胡适一九二九至三〇年日记和尚未公开的林语堂一九二九至三〇年日记,力求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还原这个鲜为人知的一九三〇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社团的活动。
本书为《马叙伦全集》的一种,是马叙伦的学术代表作之一,也是一九七三年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出土前的五十年间,《老子》研究中最有分量的成果之一。本书采用本证和旁证相互结合的科学方法研究《老子》,侧重校勘。全书征引各类版本,异文资料相当丰富;利用古文字材料,从形体结构解析字义;援引《说文》和各类文献,提出富有启发性的训释。
申丹著的《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探讨,梳理叙事学和文体学之间既相异又互补的复杂关系,揭示叙事学核心概念和分析模式的实质性内涵,廓清涉及的不同分类与研究视角,为文本分析做出铕垫。下篇为本书重点,聚焦于作品阐释,选择有代表性的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美国短篇为主)进行文内、文外、文间的“整体细读”,挖掘其中的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本研究具有靠前前沿性,针对靠前学术界的相关探讨,纠正和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误解和混乱,对文本做出了富有新意的重新解读,阐释方法也具重要参考价值。
《唐代白话诗派研究》沿佛教白话诗从唐前(南北朝)至晚唐起源、发展、鼎盛、分裂的历史脉络,考证了宝志、傅大士、王梵志、寒山、庞居士等白话诗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版本以及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南北两宗的各自发展情况,详尽介绍了白话诗发展不同阶段作品的思想内容、特点、地位和影响。
安提丰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一位古希腊智者的代表人物。他是柏拉图的同母兄弟,是闻名雅典的演说家,流传下来的除了有十余篇演说词,还有三部悲剧作品。关于他的身平事迹,史书记述不多,而且颇多有争议。《释梦》《论和谐》《论政治家》和《论真理》但留传至今只有《论真理》的残篇两段。本书就这几篇做了详细的叙述。
《读者之心(词的解读)》收录的二十多篇文章都是作者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在《文史知识》上陆续刊登的有关词的一些文章,有的倾向于词本身的鉴赏,但更多的是通过词为入口,来解说词中涉及的文学艺术、审美情趣、历史故事、词人典故、词学公案、作词技巧等,文笔轻松流畅,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有关的知识与典故则是不动声色地蕴含在这种娓娓道来的轻快与娴熟中。
医疗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以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医疗领域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主要研究影响医疗诮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医疗消费者个人的内在因素,分析并阐述医疗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以及如何通过了解和掌握医疗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分析、预测医疗消费者行为及其结果,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级医院管理者和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由王秉钦著的《近现代中国翻译思想史/中外语言文学学术文库》以20世纪近百年来的时间为主线。从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时期分析论述了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且结合中西翻译思想进行分析。靠前以翻译思想为“经”,以中国翻译思想自身发展为轴心,论述其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品评其科学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对翻译实践的意义;第二以人为“纬”,纵横交错,编织成书。研究、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翻译大家的翻译思想,历史地、辩证地评价、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在翻译目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