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理治疗师会告诉你: 心理治疗工作的致命吸引力;打破你初出茅庐的幻想;治疗师那些难摆脱的困境;来访者怎样改变着你;生活和职业的双人舞;冒险和亲密……
本书在借鉴、整理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涵盖了心理咨询的一般步骤和基本原则,常见的困扰和挑战的突破技巧,心理测试的方法运用,促进心理咨询师自身成长的督导方法,与精神科医生及同行的紧密合作等临床实践中的各个方面。本书不是注重构建系统的理论,而是着眼于对技能技巧的传授;没有完整的案例分析,但有很多具体应对策略的范例。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临床一线的心理咨询师来说将非常有价值。
人类是“剧情性”的动物。我们与自己和他人的对话会塑造我们的观念并决定我们的行为。本书可以看作是一场咨询师/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对话,这种对话为新想法和新远景创造一个空间。书中这些合作性对话的专家,并不顺从传统治疗方式。事实上,弗莱德曼编著的《镜之舞(合作性家庭治疗指要)》所提供许多观点接近与传统的治疗过程相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个领域有一个变革性的影响。本书的作者实际上并不是通过对话去评估和修正“问题”,他们也不会使用诊断标签这样的方式,实际上,他们不重视甚至弱化诊断标签。他们谈论过去也好,给予解释也好,都是为了启动当下的变化。咨询与治疗变成一个对话平台,在这里来访者的故事被重写和重构,以便建立来访者的力量感和成就感。治疗室扮演的角色旨在带来新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带来希望、弹性和力量
本书是一本以学生为中心来介绍心理咨询行业的著作。它的鲜明特点是采用了初学心理咨询者以及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的话语来反映实践的现实,以可读性非常强的风格来旱现重大的历史、理论和研究基础,从而使观点变得生动,有助于读者从个人的角度来理解心理咨询方面的内容,并能立刻应用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本书分四个部分。前两部分(从章到第八章)帮助读者了解治疗型心理咨询的基础,后两部分(第九章到第十五章)介绍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心理咨询领域的多种实践。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心理咨询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熟悉一般的治疗技能,开始思考发展灵活的专业方向,让自己具有市场竞争力,发现合适的就业机会,并保持热情,投身于心理咨询事业。
本书介绍了以正念和认知行为疗法、尤其是暴露与反应阻止法为基础的针对强迫症的整合干预策略,它将正念、认知重构、暴露和行为阻止技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是一本操作性和实用性都极强的书。
这是一本全球躁郁症研究、超级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以躁郁症患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撰写的之作,为我们细腻呈现了自己从少女时代起与躁郁症纠缠的心路历程。作者杰米森记录了自己从次躁郁症发作,到本书完成的近30年时间中,与躁郁症共处的点点滴滴。本书呈现的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让一个深受躁狂和抑郁双重情感障碍折磨的病人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游走在兴奋和低沉边缘的痛苦灵魂,帮我们真正走进躁郁症病人的内心。作为一个躁郁症患者,杰米森是如何成为了躁郁症专家?躁郁症患者的身份给了她怎样的困扰与帮助?她又为躁郁症患者们做了些什么?本书将一一解答。因为杰米森的勇气与坚持,不仅可以帮助病患正确看待自己,还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心理病患持有的偏见,掀起了一次偏见、接纳心理病患的浪潮
很多母亲早年经历过关系创伤,无意中将这种创伤强加给孩子,让自身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很多成年人内心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幼年时在和母亲的关系中体验到的创伤将会伴随一生,最终丧失获取爱和幸福的能力。《母婴关系创伤疗愈》是英国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长期累积的研究和社会工作实践的成果写成,汇集了精神分析、亲附理论和神经生物学对母婴关系研究的主要贡献。书中探讨了婴儿和其父母间关系的创伤,以及创伤产生的原因,旨在帮助母亲和孩子重建和谐的母婴关系,帮助成年人疗愈早期关系创伤,唤醒身体的复原力。
《浮躁与焦虑》形式新颖活泼,语言富有哲思又具可读性,既有克尔凯郭尔或卡夫卡笔下那诙谐的哲思,又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那无情的拷问,需在阅读中反复咀嚼、细细品味。浮躁!喧嚣!焦虑!这是怎样一个时代啊!一个群氓时代。群氓时代是一个制造浮躁、包装偶像、贩卖焦虑和掩耳盗铃的时代,一个河边洗炭、脱裤放屁和猪鼻插葱的时代,一个小丑装扮大师、可笑貌似严肃、假象讥讽真理的时代,一个把时髦的形式主义、成功的表现主义和昏昧的理性主义当作生活哲学的时代,一个转瞬即逝而又留恋往返的时代。啊哈,我有幸过上了群氓时代的一般生活吗?上面这段文字摘自《浮躁与焦虑》开篇部分。本书内容是关于当下城市化过程中人的生存现状的思考,是一个严肃的精神旅程。写作围绕的核心命题是心理和文化,分析标本是曾经担当了中国人精神释
本书共分为十五章,前十章依照咨询治疗历程,说明心理咨询治疗的基本架构、心理咨询治疗的历程、初次晤谈的实施、心理诊断的实施、心理咨询治疗的态度与技巧、有效的咨询治疗方式、求助者求助行为与咨询治疗经验、移情与反移情,以及心理咨询治疗的结束。后五章则探讨与心理咨询治疗密切相关的议题,包括:案例记录的撰写、在组织中从事咨询工作的限制、心理咨询治疗的职业伦理、危机处理与社区资源,以及有效学习心理咨询治疗的方式。
黄爱国著的《社交焦虑的疏导整合疗法》主要内容包括:社交焦虑的相关知识;服“怕”字与社交焦虑症状的应对;社交焦虑的深层原因与优化性格的方式;八个常见的社交焦虑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方法具体,操作性强。本书适合社交焦虑及人际敏感、主义者进行自我疏导,也适合心理学爱好者参考。
这是所有心理治疗从业者的图书,它聚焦于治疗师或准治疗师们经常回避的那些禁忌和令人不舒服的话题,以及那些在其回避行为背后的无益的传说,例如:对病人发脾气;费用难题;治疗师生病、变老甚至死亡;治疗师的恐惧、羞耻与愧疚;性取向和自我暴露;为了成功或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违背自己的职业以及价值观。……本书竭力避免把一个“正确”的答案硬塞给读者,而是鼓励读者用心了悟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情境,强调开放、真诚、勇敢地不断质疑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团体咨询是一个助人过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机构、学校、住院部和私人诊所等。这种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变化,那么培训团体领导者的需求也在变化。因此,本书的内容也在持续地反映这种变化,提供与团体过程、团体动力、团体技术和技巧以及相关经验有关的信息,这些都是具有专业的团体领导者有效工作所的内容。当前第4版扩展了团体动力学和团体过程的应用范围,从心理健康领域延伸到工作场所和社区,强调该模型在任务团体中的应用。
本书重点介绍培养心理咨询师服务他人的技巧和能力的专业知识,涵盖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咨询。本书分为十二章,涉及心理咨询的情境、心理咨询的阶段和技巧、建立友情和关系、评估来访者的问题、发展心理咨询目标、确定策略并选择干预、情感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系统干预、终止和跟踪、将咨询技巧运用到心理咨询师的其他职责中等内容,在强理咨询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对技巧和干预措施的关注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个案分析和说明,为心理咨询专业从业者提供了理论定位、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有效性等方面所需的技能和策略。本书可作为心理咨询专业课程的教材,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领域的专业学生和从业者,以及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认知行为治疗(CBT)具有简单、直观、清晰的特质,在业内人士看来是的心理疗法。它包含一系列基本思路(认知对情绪和行为有深层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精神疾病的持续)一致的干预方式。本书为读者介绍了目前认知行为疗法的模型,描述了该领域的进展,包括注意力训练策略、接纳技术、针对具体障碍的情绪调节技巧,亦即慈心禅和正念冥想,等等。 本书概述了不同的技巧,从行为激活程序到元认知策略,实践证明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缓解特定精神障碍。作者还进一步介绍了很多的和针对某种精神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章节架构富于逻辑性和连续性,清晰实用的案例贯穿着全书的始终。本书作为对当代认知行为治疗的学术性综述,对受训治疗师或寻求一站式、治疗指引的资深治疗师来说,都是很有效的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