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运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1901年在杂志上发表,1904年出版了单行本,其后再版多次,每次均有修改和补充。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由此提出了精神决定论的思想,认为人的心理行为的千变万化都有其原因,即内在的、深层的、潜意识的精神决定因素。
此书是弗洛伊德作为医师治疗心理疾病的五个重要案例,主要通过对小汉斯、“鼠人”、:“狼人”、施雷伯大法官和少女多拉五个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展现了精神分析理论和临床的基石:从人格建构的核心、压抑到各种结构性的病理,到梦与症状的构成,以及临床会谈中的基本方案和转移反转移等核心的实践过程;而且弗洛伊德借此展示精神分析的不断发展,包括他本人勇于透过自己的来展现这些发展,他呈现了精神分析如何从实践产生的理论和因为实践而不断变革其理论和技术的过程。
荷兰著名心理学家伊基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些女性会在分娩后出现心理问题。其中一些还会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觉得自己无法像自以为应该做的那样去爱新生的宝宝,因而心怀愧疚。她由此开始意识到,这些女性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往往是问题的根源所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少涉及母女关系。因此,伊基弗洛伊德便着手填补这一重要空白。在这本部分地基于患者经历的著作中,她指出了母女关系悲剧的根源。受弗洛伊德的启发,她选择古希腊神话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厄勒克特拉——来作为母女之间复杂关系的象征。对于许多患者,伊基弗洛伊德成功地将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她们的生活大有改观。而对于那些适应性强的母亲和女儿,这本书也对她们总是复杂的母女关系做了深入洞察。通过填补传统精神分析中缺失的这一重要维度,本书在
本书从心理学视角出发,从人类思想文化的长河中,选择宗教、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展开创造性的分析和评判,总结概括出内倾和外倾两种最根本的心理类型,并详尽阐明了两种类型在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四种心理机能方面的不同的体现,及其所造就的迥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配备原文+简明的注释和白话新解;注释精准,为阅读增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