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众多解读六十四卦的易著中,胡朴安的《周易古史观》独具特色,卓有价值,应予特别注意。胡氏自幼喜《易》,长于思考。三十岁以后广涉汉易宋易著作,仍不能知《易》究竟是什么书,若说是自然科学之书、哲理之书、卜筮之书,觉得都不能成立。于是另辟蹊径,本《序卦》之说,从文字训诂人手,于古史立场而解说《周易》,作成《周易古史观》一书。1942年作者自印200本。作者逝世之后,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把《周易》六十四卦作为史书加以全面、系统地解释,形成完整的《周易》古史体系,胡书是部。它释六十四卦,象数、图书、义理全抛开不讲,另起炉灶,直把《周易》看作记事之史书,却又特别看重《易传》。在胡氏书中,经传是一体的,解经又解传,解传为解经。其所以能如此,原因在于他对《易传》的理解与前人有所不同。1
本书是童书业(1908-1968)晚年之作,“为总结本人六十岁以前之先秦史考证性研究”,包括《春秋左传考证》和《春秋左传札记》,以《左传》为核心,结合有关典籍及铭文,从考证史料入手,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春秋史、西周史和上古历史,被顾颉刚誉为“二十世纪的一部名著”。
《十三经译注:周易译注》为《十三经译注丛书》之一种,作者黄寿祺、张善文将《周易》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爻爻辞内在含水量义等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作了介绍,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周易》的见解,是一本雅俗共赏的译注本。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编辑目标:在于陶铸高中学生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品德,并启迪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选辑的篇章,以能反映中华文化精髓,培养伦理道德观念,且具有时代意义者为标准。版《高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是从1963年开始编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精心打磨、不断修订而成的。这套教材很好地继承了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传统国文教材的精华,同时又能融通古今,与时俱进,富于现代气息,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典籍的精髓集于六册教科书中,为学生从文化上、精神上“做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左传杜解补正·五经同异:九经误字》收录顾炎武三种著作。《左传杜解补正》是对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所作的订补和正误,吸收了明代邵宝、陆粲、傅逊的相关研究。《五经同异》是采辑宋、元、明以来先儒说经之文,以考证五经中之诸问题。《九经误字》是根据石经及各种旧刻,以勘正诸经监本和各种坊间刻本误字之作。
本书是一本周易八卦释象,主要介绍了《周易》的“卦”与“象”、《乾》卦释象、《坤》卦释象等内容。 《乾》、《坤》、《震》、《艮》、《坎》、《离》、《巽》、《兑》八个“经卦”,是六十四个“别卦”的基础。八个“经卦”的“象”搞清楚了,六十四个“别卦”的“象”也就不难解决了。本书就是执行上述任务的一个尝试。兹编所秋,前明每一卦在《周易》卦爻辞中共有哪些“象”,然后解释此象由何而生。以各卦“本象”为纲,以各“本象”之引申诸象为目,分章分节叙述讨论,以见其取象滋生繁衍之系统。
《焦学三种》是研究清代学者焦循(里堂)生平与学术思想的专著,主要由「焦里堂先生年谱」「里堂思想与戴束原六「里堂易学」三部分组成,故名「焦学三种」作者认为焦循不仅是清代第1流经学大师,也是一「绝大之哲学家」故用力研讨,并不惮烦难,绘制多幅《易》图,以使读者掌握里堂易学的精要。即在今日看来,《焦学三种》仍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故特予影印再版。
《易学史发微》是作者撰写《易学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了从先秦至近代易学典籍和人物的核心思想,勾勒了中华易学象数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简明的易学史纲要。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撰,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叙述三国时期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南朝宋裴松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阴阳论是一部专讲易经哲学的书。 易经哲学也叫易哲学。 “易”的本意是讲自然界以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的道理,从发展讲到进化,就说明了这是一种积极有为的哲学,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积极有为的哲学,因而也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正确的哲学。 现在要为这一哲学命名,就是理性实用主义哲学。 “理性”就是实事求是的道理。 “实用”就是应变的道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乃致知之事,除去格物,别无致知事。格物一气到底,则天下平矣。这本《大学条解》由丁纪著,收入了作者近些年对《大学》的心得。具体内容包括:朱子《大学章句序》疏解、朱子《大学章句》经传合篇、大学条解(上)、大学条解(下),以及三篇录。
《后汉四分日历表》排列后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的日历,后附《蜀汉四分日历表》。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对关于该学科历史发展、理论与方法及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性英文文献资料的点评,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对学科认知的基础。《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中的每一篇论文均以讲解、重点分析和点评的方式,对作者与其文章背景、文章结构、内容纲要与重点进行覆盖,并尽可能将其与学科在中国本土化的意义相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