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经义述闻:高邮王氏四种之3》为校勘训诂学名著,以“述所闻于父(王念孙)”命名。全书述及《周易》、《诗经》、《尚书》、《周官》、《三礼》《春秋》三传、《国语》、《尔雅》、等15种典籍,2000余条。凡为古人所误解者,均详加辨正,力求本义。今据道光七年32卷本影印。前有许嘉璐先生“弁言”,明此书特色及体现于是书之优良学风,后附目录索引,便于检阅。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0),正在漳州任上的朱熹刊行了他编注的《四子书》,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四书章句集注》,也就是现在由王华宝、王玉德、朱志先、钱宗武、钱忠弼等共同整理的《四书五经(大儒注本共4册)(精)》一书的初识原本,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大概连朱熹本人也始料未及的是,这部文字浅近、篇帙并不浩繁的*作面世之后,势头甚至盖过了《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成为此后七百多年中*具影响力的文献。本次整理力求文字正确,标点准确,篇章条理清晰,板式疏朗醒目,便于阅读了解。
《诗经》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光辉开端。本书作者对《诗经》的全部作品做了语译、题解、注释考证。译文流畅,忠于原作;题解对每首诗的中心思想或时代背景做简括提示;注释详实,字必有解,言必有据,疑难之处,考辨古今学者对《诗经》的传、笺、注、疏,判明是非得失,择善而从。本书适用于一般爱好《诗经》的读者,同时,注释考证征引资料丰富,可作为《诗经》研究者的工具书。
吕绍纲先生是当代易学名家,其易学研究坚持孔子开创、王弼弘扬的义理传统。《周易阐微》是和其师金景芳先生合作完成《周易全解》之后,觉得意犹未尽,而另行撰写的,是20世纪义理学派的代表作。此书对易学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周易》的性质、作者、筮法及其中蕴涵的哲学、《易传》思想归属、历代象数的评议等,根据传世文献,并结合20世纪新出土简帛文献作出新的阐释。作者认为《周易》在孔子赞《易》后已由卜筮之书变成为哲学之书,其核心是人生论。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0),正在漳州任上的朱熹刊行了他编注的《四子书》,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四书章句集注》,也就是现在由王华宝、王玉德、朱志先、钱宗武、钱忠弼等共同整理的《四书五经(大儒注本共4册)(精)》一书的初识原本,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大概连朱熹本人也始料未及的是,这部文字浅近、篇帙并不浩繁的*作面世之后,势头甚至盖过了《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成为此后七百多年中*具影响力的文献。本次整理力求文字正确,标点准确,篇章条理清晰,板式疏朗醒目,便于阅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