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直解》古称《书》、《书经》。“尚”字,其为“上”,即指上古以来之意。《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学、政治等多体裁文献汇编,为至圣先师孔子所编撰。书中真实地记载了上起尧、舜,下至春,秋秦穆公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汉武帝“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尚书》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就文学而言,《尚书》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里程碑。《尚书》所载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吏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淳熙年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熹将这四种著作用作小学教科书,并为它们作了注解,叫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由此得以流传。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多从《四书》中出题,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考生的书。《五经》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因《四书》和《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之书,所以后人将其合刻为《四书五经》。明代已有学者将“四书五经”用于书名,可见《四书五经》合刻本不会晚于明代。
《四书》是我国古代四位大儒家孔子、孟子、子思、曾参的代表作。1190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从《礼记》中把《大学》、《中庸》两卷抽出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刊刻问世。 这部《四书直解》(原名《四书集注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万历首辅(宰相)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专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而万历皇帝即位时只有十岁,张居正用《四书》教育皇帝,要让万历皇帝做一个象唐太宗那样开明的君主。讲经同时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和锐意进取的改革思想。 据《康熙朝实录》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四月三十日(1684年6月12日),康熙帝在批牛钮、徐乾学等讲官的奏折里写道:“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今本
本书以明锡山秦氏刻本清重刻本为底本,并参酌各种善本,确定标准原文。确保原文原汁原味。 ◆集评:集历朝历代名家点评于一本,正解经典,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层次。 ◆注释:疑难点注释,知识全面,理解通透。 ◆全文翻译:白文对照,请学术顾问把关翻译质量,精准简练,轻松读懂经典。 ◆插图:精美古代版画为插图,丰富阅读内容。 ◆题解:文章主旨的总结与阐释,理解更深刻。 ◆名家导读:把朱自清对四书五经的解读收入书中。朱自清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这九部经典的发展与历史脉络,他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以此为导读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杰出学者朱自清解读经典,引读者入门。 ◆两大名家联袂推荐:著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