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笺谱/古刻新韵》以古代经典刻本为底本,予以影印出版。旨在反映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水平和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既具可读性,又具可观性,对了解版画史、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北平笺谱/古刻新韵》是郑振铎先生和鲁迅先生合编。《北平笺谱/古刻新韵》共收木刻套印彩笺三百十幅,瓷青纸书衣,线装,六册一函。
《北平笺谱/古刻新韵》以古代经典刻本为底本,予以影印出版。旨在反映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水平和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既具可读性,又具可观性,对了解版画史、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北平笺谱/古刻新韵》是郑振铎先生和鲁迅先生合编。《北平笺谱/古刻新韵》共收木刻套印彩笺三百十幅,瓷青纸书衣,线装,六册一函。
殷虚书契解诂》是吴其昌教授的一部重要论著,也是甲骨文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1934年起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第三卷二、三、四号,四卷二、四号,五卷一、四号,六卷三号连载,是据作者手书刊印的。 此书以罗振玉的《殷虚书契》为依据,逐片逐句逐字解诂,精密细致,有许多创见,吴其昌继承了王国维先生的缀合甲骨残片,推论殷商世系的方法,在缀合复原、同文互补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
这部关于《尚书》研究的论文集,是编者汇集长期诵读和不断研究《尚书》过程中所撰文章而成,不过尚未尽《尚书》全书,只是汇集已发表或正在安排发表的论文而已。粗粗回头看了一下,除简述《尚书》学历程者外,主要只是谈了《尚书》的周初各篇,虽然很想继续写下去,但因自己年事已高(今年八十有八),纵使能继续写一点,显然已无法完成《尚书》全书各篇的研究工作了。这在自己是沉重怀抱着的遗憾!不过编者小有所为者,已费三十余年功力撰著成一百六十万字的《尚书校释译论》一书,稿交中华书局,已承关怀争取今年出书,但以内容繁重,显然将待明年了。那不是对《尚书》的评析研究,而趋重对《尚书》全书。自然规律使年龄即将届九十的编者无法完成整理《尚书》的宿愿,只能将抱恨终天了!仍然只能像颉刚恩师那样,殷殷期望后起之彦了
《诗经二南汇通》是作者正在撰写的《诗经汇通》的部分。《诗经二南汇通》旨在集历代研究之大成,折中众说,以求其真。《诗经》每一篇,研究者都成百上千,歧说之多,世所少见,“诗无达诂”,已成共识。笔者参考中、日、韩三国《诗经》专著四百余种,与《诗经》有关的学术笔记三百余种,凡肯定一说,必有所因;凡新立一说,必有所据,且必深究旧说之误及所以误。力求言必有根。
《天一阁藏<四明丛书>珍稀文献图录》收录文献按内容依次分为三类,书志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基本形态,二是著者及内容简介,三是版本及文献价值考证。书影选取有代表性者,一般包括封面、首卷卷端和有特别价值之叶(如有批校题跋者)。
《词诠》,本书是我国文字研究方面解释虚词的代表性著作,本书取古书中恒用之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及一部分之代名词、内动词、副词之用法,加以说明,首别其词类,此说其义训,终举例以明之。本书与作者所著《高等国文法》相辅而行,前者释词,后者释文法,读者兼读两书后,庶几可会通我国古文法,于读书得事半功倍之效。
《百年河大国学旧著新刊:氈椎闲话》是作者平生所作碑帖题跋的结集,对数百种碑帖的版本流传及书法艺术特色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根据内容性质及来源,书稿分“毡椎闲话”“毡椎续话”“金石杂咏”“论书韵语”,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常建,盛唐诗人,与王昌龄相友善,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名位不显,字号爵里不详,沉抑下僚,做过盱眙尉,诗家多称之为“常尉”。常建虽然只担任过县尉这样的卑职,但在唐人的心目中,他的诗歌地位却很好高。
《古今岁时杂咏》宋代蒲积中编写、徐敏霞校点,本书共四十六卷,它是按一年四季的节气时令编排的,如元日、春分、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岁暮等等,选录汉魏至宋的佳诗名篇,颇可供人阅读欣赏。《岁时杂咏》,宋宣献公所集也。前世以诗雄者,俱在选中,几为绝唱矣。然本朝如欧阳、苏、黄,与夫荆公、圣俞、文潜、无已之流,逢时感慨,发为辞章,直造风雅藩阃,端不在古人下,予因隙时,乃取其卷目,而择今世之诗以附之,名曰《古今岁时杂咏》,鸠工镵板,以海其传。非惟一披方册,而四时节序具在目前,抑亦使学士大夫因以观古今骚人,用意工拙,岂小益哉!绍兴丁卯仲冬,眉山蒲积中致和序。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书对《史记》中的错误作出了不少校订,对其疑难之处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意见,并对于三家旧注的缺略,作了不少补充。为读者阅读了解《史记》提供了方便。
篆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技巧,需要有广博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对不同时代的观念、印风、文字有所研究。金文是一座硕大的字库,其可读字量大、形体复杂多变、风格多样,给金文爱好者带来很大困难。王宏君编出了的这部能从金文直查楷书的《金文楷释大字典》,它是一部普及型的文字学工具书,所收金文,上起殷商,下至东周,完全以铭文为限。解决了这些我们一代、甚至几代印人,乃至书法家的大问题。可谓一桥飞架,古今淹通。凭借这架桥梁,可以轻易便捷地阅读殷周青铜器上那斑驳的铭文,享受着高雅与古朴相和谐的汉字艺术,挖掘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