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
《史记故事》辑录《史记》中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篇章,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体编纂而成,便于读者轻松掌握《史记》精华,并从中汲取睿见卓识,深化、拓展人生阅历读史使人明智,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自己的史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
說文解字三十卷,後漢許愼撰。慣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 縣東》人。由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汶長,人為太尉南閤祭酒。嘗從賈逵受古學,博通經籍,時人為之語日“五經無雙許叔重”。所著除說文解字外,尚有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今昔散逸。 許愼作說文解字,創稿於和帝永元十年(公元100),至安帝建光元年(公元二二)九月病中,始遺其子沖進上。從創稿至最後寫,定歷時二十二年,為生平最經心用意之作。成書之後,經過數百年之展轉傳寫,又經唐朝李陽冰之竄改,以致錯誤遺脫,違失本貝。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九八六)命徐鉉等校定付國子監雕板,始得流傳於世。徐鉉弟錯亦攻說文之學,作說文繫傳。故世稱鉉所校定者為大徐本,繫傳为小徐本。
本书是叶绍钧先生所编《十三经索引》开明书店1934年版的重订本,是关于《十三经》的索引。书中以笔画为序,标明十三经中每个句子的页码和位置,同时附有四角号码查字法。本书一直是文、史、哲各科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普遍需要的一部工具书。
《徐仁甫著作集:史记注解辨正》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馆员徐仁甫先生遗着,由该馆《史记注解辨正》小组整理成书。 《徐仁甫著作集:史记注解辨正》五卷,一千二百多条,整理时只删去了《五帝本纪》中的四条,余皆照旧。第五卷为列传,因篇幅较多,又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本书讨论的是苏格拉底(socrates)及其操学的基本要点,涉及历史和哲学两个方面。变苏格拉底的哲学而言,我主要讨论苏格拉底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及其结果)对自我认识、道德和人类幸福的重要性。不过,在历史性多于哲学性的章,读者还将了解到一些政法因素,这些常被忽视的政治因素可以对苏格拉底的受审起到了定的作用。另外,作者还探讨了“苏格拉底问题”即在阿里斯托苏(Arishtophanes)、柏拉图(Pla-to)和色诺苏(Xenophon)互相矛盾的见证基础上如何确定谁是历史上真正的苏格拉底。这三位古典作家的描述,我们都将加以读者讨论,而且给出支持柏拉图见证的最为准确的一些理由。 第二章的主题是苏格拉底的受审及其申辩,在受审时,苏格拉底说出两种对他的指腔,早先在非正式指控和稍后的正式指控,在讨论荔枝和拉底的申辩和反驳时,我们还会
本书以十二个专题的形式,从人文精神、教育思想等方面对孔子本人、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论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评析,对“孝”“仁”“礼”“义”“智”“信”“和”等孔子 思想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本书既可作为广大大学生学生学习孔子、《论语》的教材,也可供社会读者阅读学习。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论语(现代版/插图本)》在原先的基础上强调了体例上的统一。本书还体现《论语》原著风貌,作者在拆出原文过程中,重新把现代版的白话语录,进行恶劣一次再三推敲的重新酌定。 本书的特点,就是打破原书分类的条条框框,按照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进行了重新分类。此番则除旧布新,重新归类,学习归学习,教育归教育,道德归道德,从政归从政;孔子语录归孔子语录,弟子语录归弟子语录,使人一编在手,条分缕析,大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论语》和《老子》是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初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书采用编、译、注、释的方法,力图用现代的观点加以诠释。希望通过本书的工作,让老子和孔子尽量以本来面目鲜活起来,让经典阅读变得稍微容易些和有趣些,为推动文化经典的阅读尽一点微薄之力。 《论语》和《老子》作者多年来从事文化经典导读的教学工作,写作中结合人文教化的时代宗旨,注入了自己深切的体会。本书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也可作为公共读本供有兴趣者阅读。
《周礼》最初的名字叫做《周官》,见《史记·封禅书》:“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周官经》六篇、《周官传》四篇。
《诗经新注》是中国古代部诗歌总集诗经作品的注释本。《诗经》至秦汉之际,有六义四始之说。六义者,据《毛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六义又称六诗,《周礼·春官·太师》云:“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义实际上可分两类,即风、雅、颂为一类,是指诗的写作体裁;赋、比、兴为另一类,是指诗的表现手法。对风、雅、颂的解释,已见前文,不赘述。这里专谈赋、比、兴。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分上下两卷,有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共计三百六十条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言行龟鉴》所载为北宋人的言行,所谓龟鉴,即这些言和行,足可为当世鉴诫、遵循的。现在看来,书中一方面保存了他书少见的北宋政治的某些具体情节,可供历史研究参考,另一方面,书中某些言论、行动,对今天的廉政建设和道德修养,也有的启发、鉴戒作用,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明不可忽视的方面。 此书只有一个版本,即《四库全书》本。本书即由中华书局徐敏霞、文青,据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标点。
近年来,有关天津地方史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且多有专著问世。《近代天津图志》的出版,则是以图片反映近百年来天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面貌,为研究、学习天津近代史提供较为集中、典型的形象资料。 《近代天津图志》上限始自1860年天津开埠,下限止于1949年天津解放,共收入一千二百余幅图片,并加简要说明,再现天津的历史风貌与近代历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部分《论语》原文,是对《论语》全文的解读;第二部分孔子生平,是对孔子一生经历的概述;第三部分《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是对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论语》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的简介;第四部分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是对《论语》中出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的诠释。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使读者对《论语》和孔子都有个深刻的了解。
一九九六年八月,由香港道教学院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世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一百五十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取得了极为丰厚的成果。在本刊的第十四、十五两辑,我们已经登载了部分此次会议提交的讨论道家的成果,本辑我们主要登载这次会议关于道教论题的研究。
1. 国学诗词经典之作,共计收录诗篇三百余首。 2. 本书为文白结合对照本,全新修订,印制精美,通过原文、注释、译文等条目,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每一部作品进行了的解读。 3. 古版画插图、生僻字注音,为读者提供无障碍阅读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