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众多解读六十四卦的易著中,胡朴安的《周易古史观》独具特色,卓有价值,应予特别注意。胡氏自幼喜《易》,长于思考。三十岁以后广涉汉易宋易著作,仍不能知《易》究竟是什么书,若说是自然科学之书、哲理之书、卜筮之书,觉得都不能成立。于是另辟蹊径,本《序卦》之说,从文字训诂人手,于古史立场而解说《周易》,作成《周易古史观》一书。1942年作者自印200本。作者逝世之后,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把《周易》六十四卦作为史书加以全面、系统地解释,形成完整的《周易》古史体系,胡书是部。它释六十四卦,象数、图书、义理全抛开不讲,另起炉灶,直把《周易》看作记事之史书,却又特别看重《易传》。在胡氏书中,经传是一体的,解经又解传,解传为解经。其所以能如此,原因在于他对《易传》的理解与前人有所不同。1
本书是叶绍钧先生所编《十三经索引》开明书店1934年版的重订本,是关于《十三经》的索引。书中以笔画为序,标明十三经中每个句子的页码和位置,同时附有四角号码查字法。本书一直是文、史、哲各科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普遍需要的一部工具书。
许渊冲--诗译英法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希望这套许氏译本能使英语读者对中国经典诗文也能“知之,好之,乐之”,能够分享孔子、老子的智慧,分享唐诗、宋词、中国古典戏曲的优美,并以此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值得珍藏。许渊冲先生从事翻译工作70年,2010年12月荣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被称为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专家,经他的妙手,许多中国经典诗文被译成出色的英文和法文韵语。这套“中国经典诗文集”就是由他所译,前半部分是英文,后半部分是中文。 Ancient Chinese classic poems are exquisite works of art. As far as 2,000 years ago, Chinese poets composed the beautiful work Book of Poetry and Elegies of the South, Later, they created more splendid Tang poetry and Song lyrics. Such classic works as Thus Spoke the Master and Laws: Divine and Human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in building and shaping the cultur
《湖湘文库:南岳志》由李元度所著,主要内容包括:星度、图说、形胜、祠、祀典、前献、仙释、书院、寺观、古迹、物产、金石、艺文、杂识等等,极其丰富。有分时叙述、系统全面、征引广泛等特点。
《虎钤经》共二十卷二百一十篇,共论210个问题。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该书在体例上,按类阐述,汇集了与军事有关的天文、历法、记时及识别方位等知识,有许多为过去兵书所少有。此外,还汇集了不少阵法,并创造了诸如飞鹗、长虹等阵。魏鸿译注的《虎钤经/中华兵书经典》选取《虎钤经》中价值极高的前八卷共九十五篇,进行题解、注释和翻译。
清代中葉以后,《说文》之学大兴。严可均的《说文校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都是一时名著。在这些大家之外,诸如钮树玉、王煦、王玉树等人的著作中,也不乏说解文字的精义。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就是在这些著作的基礎上加以去取著成的。 王筠本来想就严、段、桂三家的著作,“或增或删或改”,“不加疏解”,著成一书,“以便初学诵习”。后来,他在朋友的从恿下改变了打算,改而撷取前列诸书的精华,“博观约取”,间下已意,以成一家之言。这样,“阅月二十而毕”,撰成了《说文解字句读》一二十卷。古人在读书时,往往加以圈点标识,谓之“句读”,认为这是读书的基本功。王筠把自已注释《说文》的著作叫做“句读”,是自谦其书只是读《说文》的基本入门书。但是由于他学
t唐摭言十五卷,五代王定保撰。旧本不题其里贯,其序称王溥为『从翁』,则溥之族也。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定保为昊融之婿,光化三年进士,丧乱后人湖南。五代史南汉世家称定保为邕管巡官,遭乱不得还,刘隐辟置幕府,至刘龚僭号之时尚在,其所终则不得而详矣。考定保登第之岁,距朱温篡唐仅六年。又序中称溥为『丞相』,则是书成于周世宗显德元年以后,故题唐国号,不复作内词。然定保生于咸通庚寅,至是年八十五矣。是书盖其暮年所作也。同时南唐乡贡士何晦,亦有唐摭言十五卷,与定保书同名。今晦书未见,而定保书刻于商氏稗海者,删削大半,殊失其真。此本为松江宋宾王所录,未有跋语,称以汪士表本校正,较稗海所戟特为完备。近日扬州新刻即从此本录出,惟是晁公武读书志称是书分六十三门,而此本实一百有三门,数目差舛,不应至是,
清代中葉以后,《说文》之学大兴。严可均的《说文校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都是一时名著。在这些大家之外,诸如钮树玉、王煦、王玉树等人的著作中,也不乏说解文字的精义。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就是在这些著作的基礎上加以去取著成的。 王筠本来想就严、段、桂三家的著作,“或增或删或改”,“不加疏解”,著成一书,“以便初学诵习”。后来,他在朋友的从恿下改变了打算,改而撷取前列诸书的精华,“博观约取”,间下已意,以成一家之言。这样,“阅月二十而毕”,撰成了《说文解字句读》一二十卷。古人在读书时,往往加以圈点标识,谓之“句读”,认为这是读书的基本功。王筠把自已注释《说文》的著作叫做“句读”,是自谦其书只是读《说文》的基本入门书。但是由于他学
五代南唐有两位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铉和徐锴。徐铉传的《说文》即今通行本的《说文解字》,徐锴传的《说文》为《说文解字系传》。通行本《说文解字》与《说文解字系传》在内容、每字的笔画注释、各字之间的次序上,均有所不同。根据周祖谟先生的研究,《系传》有许多长处,它除引证古书和今语疏证古义和古语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许训解古书;二、说明古书的假借;三、说明古今字;四、说明引申义;五、兼举别义;六、辨声误。 《说文解字系传》有三种版本流传,其中以清道光年间祁嶲藻刻本为,这个刻本据清顾千里所藏的影宋钞本和汪士钟所藏宋椠残本校勘而成,远胜它本,故据以影印。
《尚书》在中国文化史和学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同时也是记录中国古代历史最重要的史料性文献。清初学者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占今本《尚书》总篇数五十八篇的近一半)“定案”为“伪书”。上个世纪前期的“疑古之风”更强化了人们这种认识。本书是对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举证和论证的一次全面甄别,涉及历代古文《尚书》研究中全部主要问题,旨在为学术界“走出疑古”后的重建中国古代史提供更加科学的史料基础。
本书是童书业(1908-1968)晚年之作,“为总结本人六十岁以前之先秦史考证性研究”,包括《春秋左传考证》和《春秋左传札记》,以《左传》为核心,结合有关典籍及铭文,从考证史料入手,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春秋史、西周史和上古历史,被顾颉刚誉为“二十世纪的一部名著”。
《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百种图书,其中五百多种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或存目的,在纪晓岚所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它们被统称作“水乐大典本”。一九八二年,钱钟书先生指导乐贵明先生编辑出版了《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对《四库全书》中所辑“水乐大典本”百六十四种“别集”进行了全面“清查”。依据已经编妥的《永乐大典索引》,抽出六千四百九十五条《永乐大典》原文,与四库辑本条目逐一查核,竟有一千八百六十四条被四库馆臣有意无意漏辑。就是说《四库全书》裹价值高的“水乐大典本”,条目漏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八。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这个事实,科学地证明了两点:一,《四库全书》中的“永乐大典本”并不可靠,第二《永乐大典》不容辨驳的可信性。对《四库全书》,《四库辑本别集序》中有一段准确的评论,值得温习
本书系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的一种,由书法史专家何碧琪先生潜心创作。何先生曾于2001至2004年在香港中文文物馆从事“宋拓《淳化阁帖》综合研究”,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作者结合文化史、书法史、文学、帖学,以深入而全面的方式展现了《淳化阁帖》的背景、内容、版本等诸多方面内容,向读者介绍《淳化阁帖》“法帖之祖”的地位,及《淳化阁帖》对书法史的重大影响。本书的出版对一般读者了解《淳化阁帖》及中国书法史的相关知识具有很大帮助,可谓沟通专业知识和一般读者的桥梁。
《论语》,流传两千五百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是圣人之言,于是在封建社会中神圣不可侵犯;它自「五四」以来被视为民族落后的根源,于是一度被欲弃之而后快。 正是那一个时代的嘲弄,使得经典离现今的人们越来越远。《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几乎曾使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却在现今的国人面前失去了它原本该有的。然而,孔子的魅力是何其巨大,他既然可以延续两千多年读书人的梦,也可以再次以圣人之尊站在令人面前。孔子和他的《论语》,用它那诉说了千年的理念,告诉着世人:『仲尼不可毁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虎钤经》共二十卷二百一十篇,共论210个问题。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该书在体例上,按类阐述,汇集了与军事有关的天文、历法、记时及识别方位等知识,有许多为过去兵书所少有。此外,还汇集了不少阵法,并创造了诸如飞鹗、长虹等阵。魏鸿译注的《虎钤经/中华兵书经典》选取《虎钤经》中价值极高的前八卷共九十五篇,进行题解、注释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