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是一部章回体的长篇历史小说,是除《三国演义》以外流传广、影响较大的历史演义类小说。关于它的成书年代和著作者,据史料记载,远在元代的时候,就有一些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本。到明嘉靖隆庆时代,余劭鱼编辑了平话《列国志》,以武王伐纣的故事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后来是明末冯梦龙(字犹尤,即墨憨氏)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编,对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明显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现在流传的《东周列国志》版本,则是清人(清乾隆年间)蔡元放(名界,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对《新列国志》进行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而成。
公元1784年,即清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举行第六次南巡。至2014年,已历时230年。当乾隆兴致勃勃地巡游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正在崛起,而这时的大清帝国,还沉睡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230年过去,中国和世界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乾隆帝的故事,既遥远,又相近。遥远的是年代久远,世事沧桑;相近的是遗迹犹在,多处可见。这位“十全老人”的影响,至今仍不容小觑。无锡惠山,是乾隆南巡中颇为关注的一站,至今还留有不少乾隆诗碑,地方上有众多关于乾隆的传闻掌故。抚今思昔,感慨良多。无锡惠山古镇以祠堂群闻名,正在申遗。乾隆南巡,与古镇的祠堂有亲密的接触,这是古镇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陈国柱忝列祠堂文化研究会,当为无锡文化事业尽绵薄之力,于是不揣鄙陋,编写了《乾隆南巡游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