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内容丰富,主要讲攻守谋略之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 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 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 赉赐尤渥。《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 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 的治世宝典。本书根据《群书治要》元和二年本、《群书
《史通通释》是《史通》的 的注本,本书是《史通通释》的整理本。《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 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史通学。 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较晚出,而能 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 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国学治要》和《群书治要》并列为国学入门*经典读本,被净空法师称之为:这两本书可以复兴中华。 《国学治要》是民国年间张文治等人,穷十年之力,编撰而成的一部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丛书,以经、史、子、集四部为经线,厘定成《经传治要》、《史书治要》、《诸子治要》、《理学治要》、《古文治要》、《诗词治要》、《书目治要》七辑,从《四库全书》中精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汇集而成,共二百余万字,故被人们称为 小四库全书 ,是一把熟读中国古典文学、窥探传统文化精华的钥匙。该套书在民国期间流传广泛,被列为民国大中院校学生的国学入门书,在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群体中热销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