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叫《道德经》、《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宋朝名相赵普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无独有偶,近代著名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称 半部《韩非子》治天下 。两个 半部说 合二为一,透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支柱。《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宋朝名相赵普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无独有偶,近代著名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称 半部《韩非子》治天
内容介绍 《永乐大典》是编纂于明永乐年间的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这部大型类书所收录的古代重要典籍达八千余种之多,上启周秦,下迄明初,内容涵盖经、史、子、集、释藏、戏剧、平话、工技、医卜、农艺等,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这部古代大型百科全书共22,877卷,另有目录60卷,装订成书11,095册,全书共约3.7亿字,所收录的古代重要典籍达8000余种之多,它是上起周秦,下迄明初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总结。《永乐大典》 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佚文秘典,明初各种典籍资料尽收其中,所录图书均未删未改,一字不易,所收古籍从而得以原貌保存。全书内容涵盖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南戏、北剧、平话、工技、医卜、农艺等无所不包。全书体例
中华国学德育经典 孙晓云书《孟子》 一书原大影印中国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小楷书写的国学经典,采用古典式、和合页的中式装订设计形式。捧在手里是柔软亲切的、可卷可舒的,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醇厚的书卷气。作者用*为传统的写字方式,饱含着艺术的情思,通过书法小楷的方式传颂出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再佐以国学名家饶有趣味且深入浅出的释读为之调味,真正为读者奉上一席正宗的中华文化大餐。《孟子》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典籍之一,也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全书由孟子本人及其弟子合作完成,但主要作者是孟子,并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伦理观念等等。《孟子》一书在汉代即辅『经』而传,唐五代起更比『经』而列。宋代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列为 四书 ,使其地位达于至尊,并成为明清两代士子科举的书。
《孟子》现存7篇,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孟子大力宣扬孔子学说,把孔子的 仁学 思想发展为 仁政 学说,他还提出 性善论 ,作为 仁政 学说的理论基础;他主张法尧舜,制井田,提倡 尚贤 、 薄赋 、行 王道 ;在君民关系上,他主张 民贵君轻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激发了我们智慧的火花。本书是继《论语》以后*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
本作品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到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解。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
《道藏》本所收《老子指归》为底本。《道藏》本相对于其他诸本,最多地保留了严遵《老子指归校笺》的原貌。从两汉时期章句体式来看,作者认为,严遵所作,当称为《老子章句》。今《道藏》本所附《老子》经文及注文,即严遵本《老子》及《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所录严遵《老子注》,及后人腰斩《章句》之“句”。《指归》即《章句》之“章指”。在整理过程中,作者参考多种《老子》经注,充分利用各类出土文献、秦汉文献流传和音韵学知识,尝试复《老子章句》之旧,将今本《老子指归》整理成为一部条例清晰的读本,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辑佚,为《老子》学史和简帛《老子》的校勘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内容介绍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被誉为 兵学盛典 和 古代第一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是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祖籍齐国乐安。 孙子兵法 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流传久远的古代传统医学圣典,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 中国式 的养生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至今,可以说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千百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只有像《黄帝内经》这样的东方传统医学养生理论才是真正从人体生命的客观规律出发,帮助人们实现延年益寿的健康养生大法。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它全面阐述了包括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及预防、养生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涉及中医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对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
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名家集注孙子兵法》采用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辅以他本校订。所选注家有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梅尧臣、王皙、何氏与张预。这些注家各有长短,切入的侧重点也有多不同。比如,曹操好兵法,善用兵,故其注多能切中肯綮,且对孙子本意有所发挥;杜牧注疏阔宏博,多引古代战例以为佐证,对孙子本旨亦多有发明;陈注则时时攻击杜牧之短而补正之;梅尧臣注简切严整,堪称佳作。总之,各家之注各有千秋,我们可以从中采众家之长,博览不同风貌。本书在体例上,遵从兵法十三篇的古例,分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用间篇。每篇先是原文与名家集注;其次是注释,注解原文中由于时代久远而难以理解的词语;其次是全文翻译;其次是原典解
本从书包括:《中国兵法全书 一》、《中国兵法全书 二》、《中国兵法全书 三》、《中国兵法全书 四》这四本书。 《孙子兵法》开启了中国古代兵书著述之先河。在此后2000余年的历史演进中,几乎历朝各代都有兵书问世,它们或直接出自著名军事战略家、实践家之手,或间接出自后代军事理论家、思想家对前辈经验的总结整理。这些兵书是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使历史上那些惨烈的大战除了腥风血雨的凄怆之外,还有一种艺术理性的悲壮之美。 这些兵书不仅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中国的伟大将帅,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就传播国外,为世界各国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经济学家所推崇;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岳飞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行草书,只有刻石,未见墨迹。成都的武候祠,南阳的武候祠及汤阴的岳庙和济南大明湖遐园都有此帖的刻石。 历来对此贴的真伪存有争议,尤其是文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之‘桓’字,是宋钦宗越桓的名讳,写时应讳有缺笔,而此帖却完整无缺,是明显的伪作。更有人凿考订此帖,是明朝人所托岳飞之名之作。但无论其真伪,就其书法艺术而言,还是很可取的。即使认为其为伪作者,也丝毫没有否定其艺术价值,如同流传下来的‘二王’杂帖,有谁敢肯定全都是真迹,又有谁怀疑过它的价值呢?毕竟碑帖考证与书法艺术是截然二事,此帖也没有因其存有真伪之争忽略了它的艺术价值。此帖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也证实了这点。 文中有两处明显脱字,释文中以括号标出,临写者注意。
《大藏经》是佛经典的总汇。它卷帙浩繁而内容赡博,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宝藏,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大遗产。然而,由于佛经文句艰涩,义理幽奥,术语独特且繁多,这又给阅读和使用带来了不一定的困难。本书是汉文《大藏经》的提要式的读本。对《大藏经》收录的各种典籍,按“藏”(经藏、律藏、论藏、文史藏等)、“部”(长阿含部、中阿含部、杂阿含部、增一阿含部等)、“门”(相当于“章”)、“品”(相当于“节”)、“类”(子类)、“附”(附录)六级分类法进行编排,解读其核心思想,为广大读者了解佛教经典提供一个平台。
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中华传世名画》,按照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分类模式,以时间为主线,选取中国历史上*代表性的绘画作品,配以简要的作者简介和艺术赏析,采取传统的编撰装帧模式,结合现代印刷工艺,向普通大众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