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论述历代律法,着重在汉律、唐律及明律。唐律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为完整的古代律法,也是唐以后各朝律法之所本,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明律为清律所直接承袭,书中对明律的论述目的是比较明确,主要就在于借鉴。和沈家本同时的律学大家薛允升着有唐明律合刻,论说利弊得失,薛氏右唐而左明,沉家本对唐律也很推崇,但态度却较为客观,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对汉律的研究是本书的精华。历代刑法考收有汉律摭遗二十二卷,约占全书的份量的三之发之一。汉律摭遗的特点是对材料的征稽探隐发微,力求穷尽,而考辨则多引汉人说法以解释汉律。汉律久亡,经过沉家本的整理,汉律面目大致可观,其中有些还是研究汉代典章制度及社会性质的珍贵资料。历代刑法考一书及稍后问世的程树德九朝律考,在整理我国法制史资料方面,都应算是具有总结
内容简介:《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是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驾齐驱的中国古代资料渊薮之一。它是我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代表作。康熙钦赐书名,雍正御笔题序。其中,经济汇编(集成的6个总纲之一)(经济汇编中下设8个分典之一)中含有大量的建筑文献资料,体例完备、结构严谨,可谓“康熙百科全书”中的“建筑建工全书”。 本书编选了木工部、城池部、桥梁部、宫室总部、宫殿部、园林部等与建筑建工密切相关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47个部。每部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等细目,编录方式分类缜密,善供检索之用。所引图书资料一律注明作者和出处,便于查对原书。按语注释,更增添了其文献价值,可检性达到了古代类书的水平。它不仅是研究清代前朝建筑文献学编纂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通过
本书的目的是给地理学及其思想史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构一个适合中国的地理学思想体系。本书对中国的“王朝地理学”及国外的地理学思想做了分析,借鉴了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自古形成的地理观念,让我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更清醒地反思我们观念中的地理概念。
本書在史料内容的選擇上,儘量突出土地『制度』的相關内容,如制度的制定時間、制定者、分配方案、後續效果以及各方評論等。在史料類型的選擇上,本書考慮到私有土地的主人身份各異、佔有途徑多樣、買賣情況複雜,因此在古籍之外遺收錄了一部分今人整理的竹簡、檔案、契約等,以期動態地反映土地的實際使用情況。在史料的學術傾向上,本總部盡量收錄不同流派的論見,以體現類書兼收並蓄的價值。在史料的編排上,一般以原書為單位按照時代順序排列。本總部對於學界長期以來由於土地實際使用情況的複雜性所帶來的關於土地制度的概念及性質等具體問題的爭論,並未一一加以考證,僅作史料彙編整理工作。同時,爲配合《中華大典》輯錄原始文默的宗旨,本書在使用竹簡、契約等史料時,刪除了部分今人注釋,還望原整理者們見諒。
本書在史料内容的選擇上,儘量突出土地『制度』的相關内容,如制度的制定時間、制定者、分配方案、後續效果以及各方評論等。在史料類型的選擇上,本書考慮到私有土地的主人身份各異、佔有途徑多樣、買賣情況複雜,因此在古籍之外遺收錄了一部分今人整理的竹簡、檔案、契約等,以期動態地反映土地的實際使用情況。在史料的學術傾向上,本總部盡量收錄不同流派的論見,以體現類書兼收並蓄的價值。在史料的編排上,一般以原書為單位按照時代順序排列。本總部對於學界長期以來由於土地實際使用情況的複雜性所帶來的關於土地制度的概念及性質等具體問題的爭論,並未一一加以考證,僅作史料彙編整理工作。同時,爲配合《中華大典》輯錄原始文默的宗旨,本書在使用竹簡、契約等史料時,刪除了部分今人注釋,還望原整理者們見諒。
本书是中国学术名著《淮南子》的今注今译及评析。全书由解题、原文、今译、注释、评析五个部分组成。(1)解题。用简略的语言阐述各卷的思想内涵和基本内容。(2)原文。列出经校点过的原著文句。(3)今译。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用现代汉语对原文加以直译。有些难懂之处则加以意译。(4)注释。对原著中难懂的字和句,以及重要的人名、地名、礼仪制度、文化典故作简略的注释。(5)评析。对各段原文的思想内涵和要点作画龙点睛式分析和介绍。全书译文流畅,通俗易懂,资料翔实,评点切理,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古籍读本。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董其昌以书画擅名,体悟深湛,谈言微中,颇得书画三昧。其《画禅室随笔》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著作,理论价值和赏鉴价值兼具。《画禅室随笔校注(远东经典)》精心校勘注释,材料详赡,能显发其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