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选本自宋以来不断出现,与唐诗选本一样,我得难以统计。这些选本,或选一个流派,或选一个时期,或选一个词人,或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编排。另一方面,以词为表现内容的“词意画”也大量出现。柳永、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的许多词作被画家选材,创作为“词意画”。词画互动的形式,大大增强了词与画的影响。词长出了翅膀,画扩大了题材。这是传统文化精华传播的很好形式。本书综合了段秀的宋词词作和据此而作的书画作品的状况,精选了40位宋代词人的百篇佳作及书画家据此而创作的“词意画”。词作采自中华书局版《全宋词》。在《唐诗》出版时,中华书局就已确定出版这本《宋词》了。
元代对书法的重视不亚于前代,书法得到一定的发展。探索和认真的临学,在学习古人的传统基础上“托古改制”,使晋、唐的传统法度得以恢复和发展,扭转了南宋以来由于士大夫多“趋时贵书”形成的所谓“恶札流饰”的积习,开启了元代的书法风格。久之已成为在社会上流行最普遍,在日常生活中最切实用的字体。在应用价值上来说,算得是最的。故能自后汉相传至今,历久而弥新。《元·杨维桢法书选——行书真镜阉募缘疏、行书跋张雨诗》为其中代表作。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任伯年花卉册页》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
《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画报内容反映19世纪末社会热点。朝政大事,三教九流,各国风俗景物,近代科学知识无不列入其中。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绘画采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
《的字》精选《石鼓文》中形体美、清晰度高的字汇编成书,一字一面,力求从微观角度展示石鼓文篆书之美。《的字》神采古穆,肃若神明。其中的独体字从容高古,姿态各异。编选上注重范字的清晰美观,编排上重视难易的合理搭配。文字简洁,指导得法。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芥子园”,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名之为《芥子园画谱》。近现代画家黄宾虹、齐白石、滔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从用笔方法到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为学者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自出世以来,《芥子园画谱》便备受赞赏,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无可比拟。光绪十三年,何镛在后序中写道:“一病经年,面对此谱,颇得卧游之乐。”并题联:“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皆得惠于此。称其为启蒙之良师,一点都不过分。
《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画报内容反映19世纪末社会热点。朝政大事,三教九流,各国风俗景物,近代科学知识无不列入其中。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绘画采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
《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画报内容反映19世纪末社会热点。朝政大事,三教九流,各国风俗景物,近代科学知识无不列入其中。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绘画采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
《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画报内容反映19世纪末社会热点。朝政大事,三教九流,各国风俗景物,近代科学知识无不列入其中。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绘画采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
《芥子园画谱》介绍了中国画的芥子园画谱的技法。《芥子园画谱》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全书通过国画艺术家们多年作画、教学与出版的经验,同时结合中老年初学者的学习特点进行编辑出版。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此系列画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
行书到了宋代,出现了新的面目。书法家往往借助书法来表现个人的学识、个性和怀抱。所以古人评及宋人书法说“宋人尚意”。能代表宋代风格要推举“宋四家”。宋四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宋·蒋璨等法书选——行书睢阳五老图题记》为其中代表作。
《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画报内容反映19世纪末社会热点。朝政大事,三教九流,各国风俗景物,近代科学知识无不列入其中。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绘画采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
黄庭坚善行草书,学问文章与苏轼并称。其题跋文字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着作,理论价值和赏鉴价值兼具。本书是黄庭坚书画题跋作品的汇编,由晚明著名藏书家、出版家毛晋编定,共九卷,完整反映了黄氏的艺术见解,对于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写,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它的艺术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单两种,章草是隶书简易急就快写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笔划带有隶书的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