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拍包涵篆刻艺术、古文字学、金石学、书法、印谱以及印学史论等多个学科。 西冷印社创立于一九。四年,宗旨是『保存令石,研究印学』,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其社员,先后有一百余人,分布于各地,以及海外日、韩、东南亚,远及欧美等国家。他们大多是篆刻名家与印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或收藏鉴赏家,终身或业余从事篆刻创作印学研究、印学艺术口明鉴常收藏,孜孜不倦,成果斐然。在爱社如家的精神影响与传承下,他们在离世之前,或留遗嘱,将自兀二所创作之佳品捐于印社,或将藏口明无偿捐赠印社保存,传承后学,以光大印学的普及与研究,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发展篆刻艺术,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清代匠作则例汇编》辑录佛作得976条,门神作得33条,可供研究民间传统雕塑、绘书者作参考之用。清代匠作则例已见者约七十种,内容涉及四十余作,是有关建筑、工艺美术及手工业的文献资料。《清代匠作则例汇编》按作汇录,各成专辑,除为校勘、标点外,并试分类排比,草拟概述。
《韵镜校证》在作《韵镜》与《广韵》、《集韵》比较时,凡《广韵》、《集韵》的小韵当在《韵镜》某图中占一位置而《韵镜》不列者始予指出,如果《广韵》、《集韵》虽有某小韵而不合在图中占有地位,或此地位已为他校勘时指明下述各项:甲、属於字的音韵地位的问题;指出误列之字、重出之字。《韵镜校证》引用书目繁多,为节省篇幅计,多用简称。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法书要录》十卷,唐张彦远撰。是书为我国第一部书法学论着总集,集录东汉至唐元和年间书法理论文章及著名法书三十余篇,均照录原文,另有未见原文者存其目,或疑无关书法者亦存目不录。《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采摭繁富,汉以来佚文绪论,多赖以存。《自序》谓好事者得此书及《历代名画记》,书画之事毕矣,殆非夸饰也。余绍宋穴书画书录解题》以为是书采辑至为精审,《四库提要》具言之。其后宋朱长文辑《墨池编》,陈思辑《书苑菁华》,矜多务博,所录唐以前论书之文颇多伪托之作,俱未见于是书,或彦远已灼知其伪矣。今天此书仍为书法艺术和书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并对古典文学和文字学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此次整理以穴津逮秘书》本为底本,参考其他诸刻本及相关文献,并吸取范祥雍校本的部分校勘成果。
《古刻新韵:梅花喜神谱》共分上下两卷,由宋代宋伯仁著,系一部极具审美价值的梅花专题图谱。喜神著,宋人俗称画像也。《古刻新韵:梅花喜神谱》共有图梅花百幅,每幅配有题名和自作五言绝句一首。实为该类图谱之精品。 《古刻新韵:梅花喜神谱》以小精装、珍赏版的形式展现,里面的文字也是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