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成书於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歷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於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於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 《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歷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
《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清高宗弘历敕命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全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希堂之得名,源于乾隆珍藏的三件晋代书法名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此三帖被乾隆视为希世之宝,特于故宫养心殿内辟三希堂珍藏。乾隆十二年,高宗命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人,将其时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的法书编次成卷,并亲自作序,命人摹勒上石。三希堂三帖自然首当其冲被收入,其余法书亦皆出自皇府,故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省称《三希堂法帖》。原刻石现仍完好,藏于今北京市北海公园阅古楼内。 《三希堂法帖》共三十二卷,收入魏晋南北朝至明代的法书计一百三十五家三百四十余种,包括魏晋南北朝五家,隋唐五代十一家,宋代六十九家,金代一家,元代
《宣和书谱》一一十卷,是《宣和昼谱》的姊妹篇,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一般认为是宋徽宗及其内臣(或臣子)所编。该书系统著录皇家秘藏历代书法名帖,总计书家197人,作品1214帖,是一部系统记录官廷藏帖的巨著,以其著录完备、保存了大量史料而在书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分焉历代帝王书、篆书、隶书、正书、行书、草书、八分书等类,每类前系以短叙一篇,叙述该书体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及不著录某些书家的缘故,其下按时代顺序收录书家小傅、品评及其作品目录(每位书家以其最主要或成就的害体归类,其他书体也在传后予以著录),其体例对书画著录类著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评论历来为学者所称赏。该书常见版本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等,本书即以津逮本为底本排印,以他本参校,并收集了历代有关《宣和书
《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 芥子园 ,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本辑精选通行底本,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
《章草传薪:章草书诗词百首》作者许思豪先生是我们上海书协理事、上海书协篆隶专委会副主任,这本专著是他多年来研究章草的集中体现。其成果之一是用章草书写了古今诗词一百首,创作了丰富多彩的章草作品,这是对章草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体现了其融古出新的章草风格。其成果之二是洋洋数万字的“章草手记”。这些“章草手记”记载了作者对章草的研究心得。在“章草手记”中,作者对章草的笔法、结构做出了的提炼和概括,从章草的书法实践提高到了书法理论的层次;对历史流传的的章草方面的汉简木牍、碑帖墨迹作出了精辟的分析点评,对章草的传统做了系统的介绍;对历史上在章草领域裹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书法家做了简介,使我们对章草传承的历史脉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还对章草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章草的运笔”、“章草
本书主要包括《虚舟题跋》《竹云题跋》两部分。其中前者有《虚舟题跋》十卷、《虚舟题跋补原》三卷,后者为四卷。《竹云题跋》、《虚舟题跋》均系王澍生平临摹旧迹,各为题跋之作。全书所论对象颇为丰富,包括先秦至清代刻石、墨迹书法作品多种,还收录了少量论画题跋。王澍对于碑帖的考证态度颇为严谨,不主观异端,妄下结论。其论证是基于清代考证之风基础上的,将历史和书法风格紧密结合,从而使考辨论述更为详确。两书钩玄洞微,充分体现了王澍的书学思想,为学书者所珍。本次出版《虚舟题跋》部分以温纯刻本为底本,校以忏花庵本;《竹云题跋》以海山仙馆本为底本,校以忏花庵本。书后附有历次刻本序跋,以便读者研读。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人题画诗选》乃颂尧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生讲授诗词所编。全书共选清人二十六家,诗一千二百余首,诸家各附有小传。对於研究清代题画诗以及清代绘画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在编选过程中,摒弃了用事僻奥、牵率应酬的诗作,故而颇便於初学者研习,对当前书画爱好者也有的参考价值。本次点校以一九三五年大华书店排印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并将参校书目附於书後,以便读者。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富春山居图》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经折装的形式出版,呈现了一个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姑苏繁华图》精选了自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瓣书语珍品馥源本,一以拆装,的形式出版,呈现了一个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此系列画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一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处理的形式,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
婺州窑是中国古陶瓷研究界对分布于浙江中西部金华、衢州两市及周边地区古代窑场的统称。它们在胎、釉、造型及装饰风格上均有婺州窑陶瓷的共同特征。金、衢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一地区的人类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大约一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就已掌握了夹炭陶、夹砂陶的烧造技术。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人题画诗选》乃颂尧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生讲授诗词所编。全书共选清人二十六家,诗一千二百余首,诸家各附有小传。对於研究 清代题画诗以及清代绘画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在编选过程中,摒弃了用事僻奥、牵率应酬的诗作,故而颇便於初学者研习,对当前书画爱好 者也有的参考价值。本次点校以一九三五年大华书店排印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并将参校书目附於书後,以便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