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由鸠摩罗什与姚秦弘始八年译出。
《了凡四训》是明代学者袁了凡写给儿子的训诫,共四卷,故名“四训”。全书以儒家思想为纲领,重在阐明改过自新,忠孝仁义以及立身处世之学。本书文笔简约,清新隽永,可读性很强。作者旁征博引,举例丰富,此书可以说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百科”。《袁氏家训》主要记载了袁了凡父母对子女的日常教导,内容与《了凡四训》可以互相参照。 本书由胡国浩导读注释。
本书是《中国佛教》的第二辑,内容分佛教人物和仪轨制度两部分。对中国佛教史上在译经、义解、参禅、明律、立宗判教、传道护法等方面有贡献的代表人物和传戒、度牒、清规、课诵、忏法等仪轨制度都有论述。书中各篇分别由佛教学者喜饶嘉措、吕澂、周叔迦、黄忏华、郭元兴、林子青、隆莲等执笔。此次出版前又由巨赞对全书作了审订。
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属于问世相当早的大乘经典。据现代研究成果,一般推定《法华经》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于印度形成,也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认为本经成书早于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3世纪之间。
本书第二卷内容为道教的经籍书文和教义规戒。前者除道书总集和类书外,还分门别类介绍有关教理教义、戒律劝善、方术科仪、神仙道士传、宫观名山等内容的主要典籍近百种;从浩如烟海的历代道书中撷取精华,门类比较齐全,读后可知道教典籍之梗概。教义规戒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道教教义的历史渊源、历史演变、主要内容、各派观点及其社会影响等为目前众多有关道教读物中所仅见。
太上感应之篇,简言之,以因果感应之理事劝人为善去恶之文也。不知其作者为谁,或云葛洪,学者未必信也。至於语托太上,称天立教,尤渺渺乎不可究诰焉。自赵宋以来,流传不替,着录於道藏,是符苏丹鼎行功修练之外,道教中部淑世之作也。全篇只千百余字,而理事俱到,其中列举世间常犯过恶两百余事以擎口人,巨细靡遗,不惮其烦,若悯人偶一不慎而蹈之,以罹祸灾者;其意恺恺然,其言蔼蔼然,而其正义之气森森凛凛然,如有鬼神之鉴临,读之令人惶恐凄恻,愧不自安;而若从此扪心猛醒,则又立觉祸福在我,如得天地之生意,贤圣可期;盖历历而指,则贤愚俱受其惠,循循而诱,则下学易於上达,亦切问近思之学也。夫如是,则劝善之效着,淑世之功深,而长养飞昇之道,化民咸俗之学,尽在於斯,则虽指之为葛洪所作也亦宜,虽谓之为上天所垂
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属于问世相当早的大乘经典。据现代研究成果,一般推定《法华经》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于印度形成,也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认为本经成书早于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3世纪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