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不但为全文作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有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浅显易懂。《孙子兵法》在郭化若注评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曹操的注,将孙武、曹操、郭化若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以裨读者把握我国两千年来军事思想演化的脉络。同时为方便阅读,在开本、版式、装帧等方面亦作了精心的设计。堪称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年轻的曾国藩,家境普通,天赋一般。但他不甘平庸,持续改善,终成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成为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 梁启超称赞曾国藩为 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对于他的遗著则是 一日三复 。为了便于每日诵读和自省,更是从上千万字遗著中,精选出精华部分,摘抄成册。就是这本《曾文正公嘉言钞》。 梁启超在本书后面还附录了晚晴名士胡林翼、左宗棠的名言摘抄和《曾文正公国史本传》,以此和曾国藩的见解互相印证。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曾国藩嘉言钞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曾国藩嘉言钞 ★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德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其名始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之际,编撰者不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虽源于战争,但政界、商界亦可化而用之,适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读之启迪心智。附录《百战奇略》《曾胡治兵语录》,二者在中国军事理论领域亦有相当高的地位,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兵家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在战争史上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而且与其他各种学术流派结合在一起共同反映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据有关专家考证,从先秦到晚清时期的兵家著作,至今保留下来的约有两千多部,关于兵家著作的解说和论著可谓汗牛充栋。它们通过对战争规律的探讨,进一步挖掘了人类的智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1982年开始编印出版的《中华大藏经》,是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由任继愈先生主持,组织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十余年得以完成。为方便《中华大藏经》的阅读和研究利用,任先生又组织专家编辑而成《中华大藏经总目》。
《孙子集》即為其中之一。孙武、孙膑两位孙子与《孙子兵法》的关系,自古至今说法不一,争论未定。清中期,山东毕亨、乌程严可均都从《通典》《太平御览》中辑出“孙子曰”有25节。1962年郭化若出版《十一家注孙子》一书,毕严二位的成果未被利用,孙膑的著作更不曾涉及。1972年4月,在江苏省徐州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当中,有大量和孙子相关的资料。至今仍未见到正式的发掘报告,不能全面有效利用。《孙子》原文只有七千三百餘字,而此次新補得三萬五千余字,增加了五倍。由是觀之,《孙子集》新補的內容不僅將引起世人的極大興趣,也必將引起研究者的極大關注。
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名家集注孙子兵法》采用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辅以他本校订。所选注家有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梅尧臣、王皙、何氏与张预。这些注家各有长短,切入的侧重点也有多不同。比如,曹操好兵法,善用兵,故其注多能切中肯綮,且对孙子本意有所发挥;杜牧注疏阔宏博,多引古代战例以为佐证,对孙子本旨亦多有发明;陈注则时时攻击杜牧之短而补正之;梅尧臣注简切严整,堪称佳作。总之,各家之注各有千秋,我们可以从中采众家之长,博览不同风貌。本书在体例上,遵从兵法十三篇的古例,分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用间篇。每篇先是原文与名家集注;其次是注释,注解原文中由于时代久远而难以理解的词语;其次是全文翻译;其次是原典解
本书三个特点。是经典。人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如列“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又如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书五经”等。第二是精品。中华书局成立90多年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批由一流学者精心校勘整理而成的传统典籍。本套丛书或以中华书局原整理本为底本,或约请学者精加整理,从而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堪称质量上乘的版本。第三是方便。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本书的特点是阅读方便。众所周知,古代图书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不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古籍整理图书人名、地名下加专名,书名下加波浪线(一)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老、*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其注字里行间不乏真知灼见。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撰有《孙子译注》一书,不但为《孙子兵法》全文作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写了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浅显易懂。这本《孙子兵法译注》即在郭化若《孙子译注》的基础上加上了从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中辑出的曹操的注,将孙武、曹操、郭化若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以裨读者把握我国两千年来兵学之精华。书后附有《史记 孙子列传》,同时还附上郭化若《孙子译注》本的《前言》、《再版的话》。
《三十六计》是一部奇书,也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将晦涩难懂的古代军事理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并以生动通俗、家喻户晓的成语来为每条计策命名,所以极易被读者接受和喜爱。 《三十六计》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言简意赅,就事论事。虽然它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思想精一髓却渗透到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尤其适用于现代商战。《三十六计》在每一计的“计名探源”版块中介绍了计策的来源以及对计策的注释评点等,同时在“事典辑录”版块中列举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古代、近代战例和近现代的商战战例,条分缕析,并配以近百幅精美图片,力图使读者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无障碍地了解《三十六计》,并将其中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孙子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因避齐国内乱,移居吴国,向吴王阖庐进呈《兵法》十三篇,被任命为大将,辅佐阖庐以国绐军,多有建树。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孙武兵法》、《孙武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作,也是现存早的兵书。它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军事家的极力推崇,被誉为“兵经”。曹操曾为此书作注,李世民则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在宋代,它被列《武经七书》之首。历代为此书作注者达两百多家,传世者尚有七十余家。 《孙子兵法》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九百余字,但词约意丰,博大精深,其在战争观、战略谋划、战争指导等方面展现出来的精到见解,如“知己知彼”、“避实而击虚”、“上兵伐谋”之类,不仅影响了一代代军事家,而且渗透到现代生活的人际、人事、商业诸多方
《孙子释证》,十三卷。民国间用于军事教学的《孙子》讲义。刘氏认爲,《孙子兵法》“义精词奥”,爲谈兵者所祖,近代以来虽然战术日益更新,但战理无古今,“孙子乃论理而入深微者”,因此军事家仍多取效古法,“历百世而莫能易也”。刘氏讲授孙子,所用底本不专取一家,衹要意精理足者即从之。书中用大量的战例解释《孙子兵法》原理,还常常引用著名古兵书、名将之名言与《孙子兵法》原理进行汇通。“取经史百家所载有与孙子相合而可爲引证者,有足补孙子之意而借以发明者,有与孙子似相反而实不背其法者,皆旁征曲引,逐句证明。”虽然是援引各家注释,选择其义精者折衷而成书,但在每篇解题后,刘氏又提出一些见解,所谓“偶有管见亦附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