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三国演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本书精心绘制的二百一十余幅地图将书中各重大事件、战役等直观地表现出来,文图互动,彼此印证,对读者欣赏和研究该小说会有很大的帮助。
《续夷坚志》四卷,金元好问撰。好问(公元一一九○——一一五七)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析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 《续夷坚志》是作者晚年继宋洪迈《夷坚志》而作,虽然没有《夷坚志》那样大的篇幅,但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是继宋洪迈《夷坚志》、金元好问《续夷坚志》之后出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分前后两集,十七门,共五百馀条。书中条《大元昌运》记元太祖、元太宗及元世祖事,显然为元人作品。其馀绝大部分为宋代故事,间有 元代及前代的故事。此书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大部分是志怪故事,但也有少量条目记载了野史记载了野史佚文,似乎是根据前人的成书辑録的。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论诗的主要著作,集中体现了他作诗尚性灵的主张。正文共十六卷,补遗十卷。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随园自刻本为底本,参校众本。
在盛唐“诗国高潮”中,李白杜甫将诗歌艺术推向很好,以各自的方式,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做出巨大创新,成为后代诗人的立法者。千余年来,历代诗人不断地摩李杜之垒,斩将搴旗,演绎着壮观的诗史进程,但迄今仍未见在整体成就上李杜的诗人。李杜诗歌实为不朽的艺术典范! 《李白诗选》乃“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之一种,全书拣选李白诗精品一百五六十首,加以注释、评赏。在选目与鉴赏方面,力求将李白诗歌自然清真、飘逸入神的艺术魅力呈现出来,从而提示李诗独特的诗性精神。
本书精选了从先秦到明代的千古传世美文,是中国古代名家名篇的合集。本辑精选通行底本,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
做旧体诗必遵四声。古代韵书以清代《佩文韵府》最为繁博。但它卷帙繁多,查检不易,令实学者有望洋兴叹之感。清代汤祥瑟的《诗韵全璧》就简约得金子,它参酌许多韵书,又将《诗腋》、《词林曲腋》二书分为二栏,刊于《诗韵》正文之上,以便读者探寻典故。但书中韵字,参差不全,查找不便,又经传抄,有不少错误,上元华锟有感于此,详加校勘,将韵字列于行首,又增加《诗赋类联采新》、《月令粹编》、《文选题解》等,取名为《增广诗韵全璧》,方便读者探寻诗词典故和旧体诗常用语辞。今以扫叶山房本影印出版,供作旧体诗者参考。
《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张承吉文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最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张承吉文集》收诗数量远超他本,是研究张祜作品版本。
张养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其出处大节、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所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 张养浩在诗文创作方面的成就也是比较高的。他少年时即有能诗之名,在他青年时代任掾吏期间,得以有机会向姚燧求教。姚燧是元代前期文坛的领袖人物,其散文创作师法韩愈,上追秦汉,以奇崛古奥来矫正宋末平直萎弱的文风。 张养浩的散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与姚燧一样,擅长撰写碑志,这类文章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传记、序、记之类作品,文学性极强。 张养浩传世的著作版本众多。这次点校,以元刻本《张文忠公文集》为底本,以文渊合四库全书本《归田类稿》(简称“四库本”),周永年、毛堃校刻《归田类稿》(简称“毛刻本”)为校本。其中《三事忠告》据四部丛刊所收钱谦益藏本及四库本校勘。
这本书为《 孙子 十三篇综合研究》精装升级版,是李零先生三十多年研究《孙子》的集大成之作。全书收录作者两本代表性作品《吴孙子发微》和《 孙子 古本研究》,分部分:部分为《孙子》校释,第二部分为古本辑存,第三部分为曹操注和杜佑注两种古注集校,第四部分为八篇相关论文,内容涉及《孙子》的时代作者、流传著录、校勘注释、版本优劣、术语考证和思想探讨等方方面面。
一、本书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选唐诗》之《河岳英灵集》(是集采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并过录毛斧季、何义门两校本之校)为底本作注。 二、本书随注出校,先注从校(注文与校语以空格相间);无注则单列条目出校。不可卒读者,先列異文说明,再作注释。校文除过录底本外,亦含底本与《文苑英华》《唐诗纪事》《全唐诗》比勘之结果。为保持该集明本原貌,原文一律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