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Z早、影响Z为深远的一部诗文总集,所选作品从周代至南朝梁代,近八百年,时间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书中精选了130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所以称《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成书后,因其内容博大、选材精审等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畴人传》是我国*部有关历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及其学术贡献的传记体专著。《畴人传合编校注》序言中说明其宗旨是为了 综算氏之大名,纪步天之正轨 ,即以人物为纲纪,内容涵盖历代天文、数学家的学术活动、数学成果和数学思想,因此也可视为我国*早的数学史与天文学史的通史性著作。《畴人传》由干嘉名儒阮元(1764-1849)主持编撰,而实际承担具体撰述工作的是数学家李锐(1769-1817),阮元门生周治平也受命参加了校录工作。 由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和天算家李锐等编撰的《畴人传》开启了编写我国编写科学家传记的先河,以后又有罗士琳、华世芳、诸可宝、黄钟骏等名家续补了以后各编。这是具有十分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经典,至今依然是研究科技史的之书,是古今中国科技史著作中被引用频次*多的著作,国内外均有专门研
祁韵士,清代乾嘉年间杰出学者,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分校官,国史馆纂修官、总纂官,户部员外郎等。其学术贡献主要在史地方面,尤其在西北史地方面,代表性*作《西陲要略》、《西域释地》、《皇朝藩部要略》、《万里行程记》等,是我国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集(共2册)(精)》汇集祁韵士传世的全部个人*述,包括《万里行程记》《濛池行稿》《西陲要略》《西陲竹枝词》《西域释地》《皇朝藩部要略》《皇朝藩部世表》《己庚编》《平舒山庄六景诗》,多为寿阳筠渌山房祁氏家刻本。此次整理,以筠渌山房寿阳祁氏家刻本为底本( 《濛池行稿》一书底本用《山右丛书初编》本),参照其他刊本,逐一详核慎校。书后附有《鹤皋年谱》、《户部福建司郎中鹤皋祁公神道碑铭》(程春海撰) 、《清史稿 祁韵士传》。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被后人广为称颂。
本书由网络人气画手仙女用独特的现代手法绘制了111个传统神怪,神怪均来自传统志怪图书和民间传说,包括《海错图》《子不语》《广异记》《点石斋画报》《耳食录》《太平广记》《菽园杂记》《酉阳杂俎》《博物志》《录异记》《搜神记》《右台仙馆笔记》《山海经·西山经》等。书中不仅展现了手绘的神怪形象,而且系统整理了创作来源,如每一位神怪都有“名字和符号”“典故和介绍”“留印或题字”,为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指明道路。本书装帧精美,复刻古籍之美,适合收藏。
《昭明文选译注》是我国部《文选》今注今译本,其难度之大,在古文今注今译中不多见。《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选录的是自先秦至梁七八百年间的130位作家的各体诗、文、辞赋等38类,共700余篇。选录的作品,已经注意到了文学作品与一般学术著作的区别,所以不选六经、诸子中的文章。这部诗文集大体上包括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初叶的重要文学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的发展轮廓,保存了重要的资料。 《昭明文选》历来受到封建时代文人学者的重视,甚至被当作科举者的书,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谚,在封建社会起到了文学教科书的作用。
《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是一部儒家礼治思想的资料汇编。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的内容及产生与变迁,记录孔子和弟子及他人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论述如何以礼正确处理各种人伦关系等。这部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习俗、历法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俞樾是浙江德清县人,清末有名文学家和音韵、训诂学家。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俞樾自54岁时建曲园到86岁去世,33年中大部分时间在曲园度过。此书共五十卷,收俞樾所撰各类著述五十种,一种为一卷,内收其所撰经、史、子、集著作计五十种,皆学有所得之作,涉及经学、诸子、史学、音韵训诂学、诗词、戏曲、书法等,有《易穷通变化论》《周易互体征》《卦气续考》《诗名物证古》《礼记郑谈考》《礼记异文笺》《郑君驳正三礼考》《九族考》,从中可见俞樾治学的博大精深。
《文心雕龙解诂举隅》是训诂学上较为系统和全面训释《文心雕龙》的学术专著。该书对《文心雕龙》多家校注本或笺注本尚存疑义和歧义的字词,重新作了较为详尽的训故,以徵证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一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字词讹误,以及考证字词本义或出处,并对《文心雕龙》历来多家校注本或笺注本出现的训释进行纠摘,解决了原书众多的疑难问题。训诂引据详尽周密,坚确可信。其以训诂为学术途径,作探源之举,开拓了龙学的研究领域,为《文心雕龙》学术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学术研究成果。
节庵工诗,清词丽句,自有机杼,与曾习经、罗惇履、黄节并称岭南近代四家。节庵美须髯,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天满星美髯公朱仝拟之,称其诗极幽秀,读之令人忘世虑。 节庵生前,其表弟顺德龙凤镳尝编《节庵先生遗诗》二卷,收诗二百五十余首,收入《知服斋丛书》中,刻于光绪末。此本不多见。梁氏役后,其表侄龙游余绍宋续有搜辑,新得八百余首,合前二卷,增为六卷,民国十二年沔阳卢弼慎始基斋刊行。此后番禺叶恭绰又搜得遗诗三百余首,名曰《节庵先生遗诗续编》,民国三十三年付梓。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王令集》内容有南山之田赠王介甫、送黄莘任道赴扬州主学、送黄任道歌、翩翩弓之张兮诗三章寄王介甫、我策我马寄王介甫、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效醉翁吟、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我思古人答焦千之伯强、鲁仲连辞赵歌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演义》。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与当代名家国画系列四种之一,另三种是《诗与画·唐诗三百首》、《曲与画·元曲三百首》、《文与画·古文二面篇》。 唐宋词是中国文学中最有成就的瑰宝之一。它倚声填词,富音律之美,炼字造境,具韵外之味,风格或蕴藉婉约,或疏隽毫放,代表着我国传统韵文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历代读者当中有广泛的知音。唐宋词的总集与选本。自宋代以来,皆有刊刻行世。这次我们推出的《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首眼于该书的鉴赏与收藏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诗(词、曲)画的互补功能,追求图文并茂,装帧高雅华美之特色。为此,本社以上海古籍出版社,选录各家词309首,力求反映唐宋词的发展概貌,特邀请全国当代知名画家为每首词绘制精美画,使词情画意交相辉映,同时配以古典文学专家撰写的隽永精到的赏析短文,从而使唐宋词这
潘德舆(一七八五——一八三九),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亭居士、念石道人等,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车桥乡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十二岁即能诗。十五岁应童子试,成诸生。自十六岁始,历经十三次应考,方于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亦即四十四岁那年中江南解元。继之六度参加会试,终未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三月,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安徽。四载未得实授,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七月廿七日郁郁病卒于里第。汤腾谓之「叟之用心若日月,惜哉不上白玉堂二二,客观地总结了其可悲的生活历程。王柏心云。「山阳一老殊绝伦,道高自比渭舆莘。可怜槁馘死牖下,明月但照空山坟。更道出后学对四农的无限惋惜。
中国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有效被颠覆。
本书是一部以综合性视角多层次地描述汉代文人状貌,力图确立“文人”概念和“文学”范畴的著作。该书依据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剖析了汉代文人复合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论述了他们的人生形态和群体特性,别开生面地探讨了文人们在汉代的文学追求、尝试和经验。
本书为2019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系清代著名辑佚学家马国翰的藏书目录,二十五卷,共著录藏书4381部。所著录的均为常见版本之常见书,在诸书目中独树一帜。每书均附以提要,撮其要旨,论其得失,记其版本,考其授受。在中国目录学目前,本书不失为私人藏书目录的一部经典之作。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十月庚午(28)日这天,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聚集在许昌附近颍阴曲蠡(今河南临颍)的繁阳亭。当汉代最后一个帝王刘协把皇帝玺绶移交给一个青年时,历时400多年的汉帝国已正式宣告结束,一个新的王朝魏国已正式诞生。禅让的典礼结束后,这位青年还站在受禅坛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许久,他才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大臣,慢慢地说出了一句意味良深、分量极重的话:虞舜、大禹的事情,我今天终于知道了。 这位青年就是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这一时刻离他34岁的生日已没有几天。回忆起34年来动荡不安、辛苦备尝的生涯,他的这一番感慨,确实是历经沧桑的人生体验。
《何典》是一部奇特的中国古典小说,它的艺术性是令人难忘的,采用了别是一格的“幽默”文体。小说通过“下界阴山”“鬼谷”中的“三家村”土财主活鬼一家两代的不同遭遇,讽刺了阴曹地府。它一反旧小说的所谓“文人气”,无章无典,无规无矩;满目脏字却不下流,油嘴滑舌却很严。
《湖湘文库:王文清集(套装共2册)》以“整理、传承、研究、创新”为基本方针,分甲、乙两编,其内容涵盖古今,编纂工作繁难复杂,兹将有关事宜略述如次: 一、甲编为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主要为湘籍人士著作和湖南地区的出土文献,同时酌收历代寓湘人物在湘作品,以及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部分报刊。 二、乙编为湖湘研究,系今人撰编。包括研究、介绍湖湘人物、历史、风物的学术著作和资料汇编等。 三、乙编中的通史、专题史,下限断至1949年。 四、甲编文献以点校后排印、据原本影印及数据光盘三种方式出版。 五、除少数图书以外,一律采用简体汉字横排。 六、每种图书均由今人撰写前言一篇。甲编图书前言,主要简述原作者生平、《湖湘文库:王文清集(套装共2册)》主要内容、学术文化价值及版本源流、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