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清诗是承元,明两代颓风之后,重振唐、宋盛音的中国文学珍品。作者把清诗象征性地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其中春、夏两季允为清诗的鼎盛期。顷、康两朝为清诗之春,雍、乾两朝为清诗之夏。这一个半世纪中诗人辈出,诗坛极度繁荣,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学道产。本书着重介绍清诗春、夏两季的面貌,举凡诗人铁事,诗作析赏,均能深入浅出、雅俗兼顾,描绘出一个清前期诗的简明轮廓。
刘大夏(1436—1516)字时雍,号东山,明华容县人。与王恕、马文生一起,称为“弘治三君子”。宪宗成化元年(1465)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后迁郎中。孝宗弘治二年(1489),升广东右布政使,亲往谕导、平息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谋反一事。迁浙江左布政使,以副都御史督治河道。旋以户部侍郎迁右都御史,清理宣府兵饷,尽革积弊,边塞得宁。因病退。再起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迁兵部尚书,改革军事,谏阻出兵蒙古,均获嘉纳。武宗即位,奏请裁抑太监,因不见用,遂辞官归。正德元年(1506),诏加太子太保。因得罪宦官刘谨,补谪戌肃州(今酒泉)。刘谨伏诛,后始得赦归。正德三年(1508)被宦官刘谨诬陷入狱,充军肃州。正德五年,刘遵以罪被诛,大夏赦还,复原官。正德十一年(1516)卒,年81,谥忠宣。著有《东行草》、《西行草》、《宣召录》。张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于1909年秋至1911年底辑录的古小说佚文集,共收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说36种。该书的取材来源广泛,有见于《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隋书·经籍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上述三志“小说家”之外著录者,还有不见于史志著录者。书中引用及用以参考的古书共80种左右,所辑内容非常丰富。鲁迅先生对材料的取舍非常审慎,而且重视去伪存真,务求有科学依据。本书最早编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中,后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入全集单行本“著述之部24”,鲁迅全集出版社于1939年出版。单行本的版本还有:大连光华书店1947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版。
文集之名,始于阮孝绪七录,后代因之,遂列史志。马贵与经籍考详载集名,人物爵里,著作源流,备具左方,览者开卷,大意已显;然李唐以上,放轶多矣:周惟屈原、宋玉,漠惟枚乘、董仲舒、刘向、扬雄、蔡邕,魏惟曹植、陈琳、王粲、阮籍、嵇康惟张华、陆机、陆云、刘琨、陶潜,宋惟鲍照、谢惠连,齐惟谢跳、孔珪,梁惟沈约、吴均、江淹、何逊,周惟庾信,陈惟阴铿。千余年间,文士辈出,彬彬极盛,而卷帙所存,不满三十余家;藏书五厄,古今同慨。晋挚仲洽总钞羣集,分为流别,梁昭明特标选目,举世称工,澄汰之余,遣亡弥众至逸书编于豫章,古文钞自会稽,巨源宝经宠之帙,容斋发故簏之藏,赵宋诸贤,戮力稽古,不能追续坠简,铺扬词苑,亦惟委之时运,抱痛河海而已。
《三余札记/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是《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中的一册,《三余札记/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作者刘文典是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内容以庄子、韩非、淮南子为主要线索,内容评述结合,发表了作者的观点,是作者编写的一本对历史文人的随笔。
《三余札记/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是《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中的一册,《三余札记/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作者刘文典是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内容以庄子、韩非、淮南子为主要线索,内容评述结合,发表了作者的观点,是作者编写的一本对历史文人的随笔。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于1909年秋至1911年底辑录的古小说佚文集,共收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说36种。该书的取材来源广泛,有见于《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隋书·经籍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上述三志“小说家”之外著录者,还有不见于史志著录者。书中引用及用以参考的古书共80种左右,所辑内容非常丰富。鲁迅先生对材料的取舍非常审慎,而且重视去伪存真,务求有科学依据。本书最早编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中,后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入全集单行本“著述之部24”,鲁迅全集出版社于1939年出版。单行本的版本还有:大连光华书店1947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版。
本书以写本叙録作品辑校相结合的方式,对敦煌诗歌作品进行比较全面的清理。上编共釐定诗集诗钞63种,诗1401首,下编辑録散见于经头卷尾的零散诗篇524首。二者合计1925首,是迄今为止收録最全的敦煌诗歌作品集。 敦煌诗歌以唐诗为腐主体,兼有少量前宋初作品。既有流传于敦煌的中原文人诗歌,又有敦煌当地民众的创作,既有传统体裁的雅正之作,也不乏民间能人白话诗。其价值一方面在于它无可替代的校勘和辑佚功用,另一方面更在于它所反映的唐五代宋初典型写本时代诗歌创作和流传的真实形态、所具有标本意羲。
《惜抱轩尺牍(繁体竖排版)》是研究姚鼐生平思想和交游的重要数据,学术价值极高。不仅如此,尺牍中亦有很多谈论文艺之语,正可与姚鼐其他论述相互印证。尺牍除了包含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还退有不少能反映汉宋之争的学术史料及较多的民俗学史料。这同样是值得珍视和亟待发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