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人传》是我国*部有关历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及其学术贡献的传记体专著。《畴人传合编校注》序言中说明其宗旨是为了 综算氏之大名,纪步天之正轨 ,即以人物为纲纪,内容涵盖历代天文、数学家的学术活动、数学成果和数学思想,因此也可视为我国*早的数学史与天文学史的通史性著作。《畴人传》由干嘉名儒阮元(1764-1849)主持编撰,而实际承担具体撰述工作的是数学家李锐(1769-1817),阮元门生周治平也受命参加了校录工作。 由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和天算家李锐等编撰的《畴人传》开启了编写我国编写科学家传记的先河,以后又有罗士琳、华世芳、诸可宝、黄钟骏等名家续补了以后各编。这是具有十分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经典,至今依然是研究科技史的之书,是古今中国科技史著作中被引用频次*多的著作,国内外均有专门研
《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Z早、影响Z为深远的一部诗文总集,所选作品从周代至南朝梁代,近八百年,时间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书中精选了130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所以称《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成书后,因其内容博大、选材精审等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魏六朝诗选》选录从汉兴到隋亡八百年间的约三百首诗作,其诗歌按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北朝诗和隋诗分为九部分,选择每一时代最重要的诗人和诗作,进行诗人简介、题解和注释,并在题解部分概述重要的诗歌形式,对篇幅较长的诗歌还在每一层次之后增添内容简析。前言部分分析了汉魏六朝诗歌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本书作为古典文学名家精心遴选的选本,可使读者了解汉魏六朝诗歌的精华。
收龙榆生学术论文44篇,其中词学论文31篇,前以编成《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今据各类期刊及手稿增补论文13篇,两者裒为一集,以论文发表时间为序(讲义以刊印时间、未刊稿以写作时间),以观龙先生治学全貌。
本书是关于古籍整理方面一部非常实用的教材类读物。作者黄永年根据自已多年从事古籍整理的经验以及古籍整理自身在方法、工序、相关知识上的特点,将全书分为八章阐述,包括:底本、影印、校勘、辑佚、标点、注译、索引、其他,涵盖了古籍整理的各个方面。全书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也有一些理论上的总结,系统性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笔娴雅流畅,通俗易懂。尤适合于文献学专业的青年友们入门之用,对于与古籍整理有关的学科研究人员也有很朋的辅导作用。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雪堂剩墨》收录《雪堂剩墨》及罗振玉年谱、传略四种。主要有《雪堂剩墨附录三种》、《罗雪堂先生传略》、《吊上虞罗先生》、《先府君行述》、《永丰乡人行年录》等5种书。从《罗振玉学术论著集:雪堂剩墨》可看出上虞罗氏的家族历史和家学渊源,也可看出罗振玉的生平出处和书生情怀。
《焦氏易林》源于《易经》,然与之又有迥异独特之处。《易经》共有卦爻辞450条,《易林》有4096占卦变之辞,较之《易经》卦爻辞有10倍之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焦氏易林》则在六十四卦基础上复变六十四,亦即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变四千零九十六卦。这样,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变为另一卦称之为“之卦”,然后在“之卦”后配以相应的文辞,即所谓的四言诗卜辞。《易林》占辞与《易经》卦爻辞同是占辞,但《易林》皆为统一的四言诗格式(偶见三言诗),而《易经》则无此统一格式。《易林》是四言诗无疑,就像《诗经》那样,只不过简短而已!故有人赞日:“古雅玄妙”,“世人无识,但以占卜书视之。”“异响幽情,深文急响”,“简妙”。“《易林》以理数立言,文非所重,然其笔力之高,笔意之妙,有数百言所不能尽,而藏裹迥翔于
《雪堂所藏古器物图说(外9种)》主要收录罗振玉读碑札记及有关古器物的论著。有《存拙斋札疏》、《读碑小笺》、《眼学偶得》、《俑庐日札》、《石交录》、《古器物识小录》、《雪堂所藏古器物圆说》、《古器物范图录附说附古器物范图录》、《金泥石屑附说附金泥石屑序》、《蒿里遗珍考释》等九种。为作者对古器物和碑刻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为文物大家,且嗜好文物古器物鉴赏,学术价值极高。
《焦氏易林》源于《易经》,然与之又有迥异独特之处。《易经》共有卦爻辞450条,《易林》有4096占卦变之辞,较之《易经》卦爻辞有10倍之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焦氏易林》则在六十四卦基础上复变六十四,亦即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变四千零九十六卦。这样,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变为另一卦称之为“之卦”,然后在“之卦”后配以相应的文辞,即所谓的四言诗卜辞。《易林》占辞与《易经》卦爻辞同是占辞,但《易林》皆为统一的四言诗格式(偶见三言诗),而《易经》则无此统一格式。《易林》是四言诗无疑,就像《诗经》那样,只不过简短而已!故有人赞日:“古雅玄妙”,“世人无识,但以占卜书视之。”“异响幽情,深文急响”,“简妙”。“《易林》以理数立言,文非所重,然其笔力之高,笔意之妙,有数百言所不能尽,而藏裹迥翔于
来新夏是史学大家勤奋治学,见闻广博,识断精审。他写作此书,有长期的积累,平日读书,时有所得,笔录整理,已积稿成帙,不意十年浩劫中,投之祝融,悉遭焚毁,痛心饮恨,情难自已。来新夏先生对笔记作者的考证,版本的介绍,钩沉索隐,甚见功力。《清人笔记随录》初编收清人笔记近200种,50余万字,包括笔记的作者、内容、史料价值、版本等。此书之后附《清人笔记中社会经济史料辑录》,广征博引,收集了许多重要的史料,可供阅览引用,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总之,来新夏先生《清人笔记随录》一书不仅是清史研分者所,即使业余爱好者,工作之暇,消遣翻阅,其中朝章国故、风土人情、奇人文士、隽语逸事,亦可以增长见识,以资谈助。
《何典》是一部奇特的中国古典小说,它的艺术性是令人难忘的,采用了别是一格的“幽默”文体。小说通过“下界阴山”“鬼谷”中的“三家村”土财主活鬼一家两代的不同遭遇,讽刺了阴曹地府。它一反旧小说的所谓“文人气”,无章无典,无规无矩;满目脏字却不下流,油嘴滑舌却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