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文库:伊川击壤集》是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集。邵雍精于易学,“遇事能前知”,以致后世术士谬托他为祖师。江湖上的大名,反而遮掩了他“粹然儒者”的本来面目。与周敦颐、张载、二程相比,大儒邵雍还擅长吟诗。他以诗抒情言志、阐述哲理。他生于北宋国力鼎盛、经济繁荣之时,当时世风恐怕也是浮躁的,但他的诗展现给我们的是闲适、自在。他自命居所为“安乐窝”,诚然他是既安且乐的。邵雍一生作诗三千余首,收入《伊川击壤集》中。我们这次从理学丛书本《邵雍集》中抽出相关部分,横排改简化字单行。
王维是盛唐诗人。本书据清乾隆刻本排印,是王维诗文的一个有重要价值的笺注本,订正前人之失甚多。摩诘诗集是其弟相国夏卿所编次。诺家刻本予所见者。庐陵刘氏。武陵顾氏。句吴顾氏、吴兴凌氏四家而已。此外街有蜀本、广信本、维扬本。惜末得一见。又谷林五弟言。义门何氏有来本右丞集,考正疑误。最为。今在扬州一藏书家。更恨末得寓目。据所见而论。惟殖溪评本为最善。旧史载夏卿对代宗之言。谓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百不存。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今须溪本所载者。仅三百七十一篇。则已非宝应中进御原本矣。洪兴祖谓王涯在翰林时。与令狐楚、张仲素所赋宫词诺章。俱误入王维集中。今吴兴、武陵二本所载游春辞三十余首。即是涯等所作。须溪木独无此误。以此知其本为最善也。是编自十四卷以前之诗。皆须溪
余怀,丰澹心,一宇无怀,又字广霞,号曼翁,又号寒铁道人、无怀道人、老树道人,别号壶山外史、天衣道者、衲香居士、广霞山人、雁亭居士、海棠颠等。晚年自号鬂持老人。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一六一六)七月十四日,出生在福建莆田县的黄石。从幼时起,就随父母长期寓居金陵,再没有回过故乡,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他移居苏州。
一、本書考述對象,原則上為唐前別集。雖人唐而傳統視為唐前者,亦人列。如沈婺華之《沈后集》,沈后虽唐贞观初尚存,然世以陈后主皇后视之,故予敘錄。有爭議而難以確定者,亦人列。如《隋書.經籍志》著錄陳沙門《釋嵩集》六卷,釋嵩或即為由南北朝入隋進而人唐之釋慧。嵩,然難以遽定,亦加敘錄。 二、人選之集,盡量按照作者卒年確定其所在朝代,並以此為據,確定其別集所在朝代。如《陶淵明集》,依《隋書.經籍志.》歸人南朝宋,而不依傳統習慣歸人束晉。又如《蕭琮集》,《隋書。經籍志》歸其集於梁,其人實已人隋,故本書不依《隋志》,而徑歸
王兆鹏“流变论”的精髓,是他所创用的“代群分期”理论和方法。关于宋词流变的过程,历代词话家少有具体明晰的叙述。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词分期提出的意见都没有遵循最基本的历史原则,没有完全顾及作家的时代先后,词史的发展有时被割裂、颠倒,难以完整地把握词人个体和群体的心态、词境、词风的变化。而著者认为,“历史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主体——人,文学历史活动的中心自然是创作主体——作家。”从这一认知出发,著者主张宋词分期应以作家群体为中心,以词人的生活年代、创作年代为依据,将同一年龄组(同一世代)、生活和创作又基本同时的词人划分为一个代群。以此为准,则两宋三百余年的词史,先后共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也相应地经历了六个阶段。王兆鹏这一崭新的“代群分期论”,跳出了近世研究者因用一元的
宋蜀刻本唐人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最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 此蜀刻本二卷,流传至稀少,元明清三代又为官府和藏家所秘,学者无由得见,以为亡佚。
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浙江台州黄巖南塘(今屬温嶺》人。南宋晚期江湖派的重要作。 戴氏生存於南宋末年偏安之時,長期浪遊江湖,見聞頗廣,獨工於詩。嘗登陸游之門,主張詩作內容應有益於人生,反對單純的『流連光景』其詩篇多抒發愛國傷時、關切民牛疾苦之情。風格正大醇樸,清健俊爽,天然淡雅,自成一家,在宋代文學史上有地位。 《石屏詩集》,在宋代曾多次編選刊行。明弘治間,以家藏抄本,重加校勘編定為十卷本,後收入《四部叢刊續編》。另有清代《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州叢書甲集》本、 《兩宋名賢小集》本、 《南宋群賢小集》本、《宋詩鈔》本等。本次,據弘治本為底本,並參校他本進行整理。書後附錄有其父戴敏才《東皋子詩》及族人的詩篇二百多首。
《思复堂文集》,清邵廷采撰。邵廷采,原名行中,字允斯,後改名廷采,字念鲁,浙江余姚人,另著有《东南纪袁》《西南纪事》《诗经儿课》《礼经节要》《姚江书院志略》等。邵氏乃清初浙东重要史学家,为学主於经世致用,倡言经学、心性之学本出於一源,主张治史在鉴古知今,以救时弊。论文则以为无关世道者可以不作,有关世道者不可不作,故於明亡殉国臣子传记持详,旁及宋明遣民轶事,亦孜孜访求,作傅表彰。浙东地区自阳明倡致良知之说,亲炙私淑,代有传人,书院讲学之风特盛。邵氏乃列学人及书院傅记於卷首,以尊学术,此类文章大多收入《思复堂文集》,对於稽考史实、辨章学术均有一定的价值。《思复堂文集》有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和光绪二十年会稽徐友兰重刊本。徐氏重刊本较康熙本增又八篇、录四篇,并对康熙本的文字讹夺有所订正
《杨恩寿集》内容涵盖古今,主要为湘籍人士著作和湖南地区的出土文献等。
毛滂,字泽民,号东堂,浙江江山人。他是北宋历史上一位风格别致、独树一帜的文人,与苏轼、苏辙多有交往,并执弟子礼于苏辙,他颇有吏能,在法曹任上,以法为守,不惜抵触上司;任武康令时,亦能关心人民疾苦。当然,他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在文学创作上。《四库提要》评论他时说:『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舀一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盘砖,汪洋恣肆。』至于其词,则情韵特胜,潇洒明润,不沾尘态。 毛滂著作有《东堂集》和《东堂词》。《东堂集》原本已佚,现在所见者为四库馆臣从今《永乐大典》中辑出。《浙江文丛:毛滂集》诗文部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东堂集》为底本,校以文澜阁《四库全书》本《东堂集》及《东堂小集》等文献;词作部分以《全宋词》中的《东堂词》为底本,校以《强村丛书》本、《宋六十名家词》本等。此外又从
《普陀册佛学丛书:竹窗随笔》主要内容包括:古今著述、儒释和会、楞严一、楞严二、礼忏功德、螯蛎充口、东门黄犬、为父母杀生、鹿祀求名、心喻、换骨、洪州不得珠体、坟墓、菩萨度生和悟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