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旧体诗必遵四声。古代韵书以清代《佩文韵府》最为繁博。但它卷帙繁多,查检不易,令实学者有望洋兴叹之感。清代汤祥瑟的《诗韵全璧》就简约得金子,它参酌许多韵书,又将《诗腋》、《词林曲腋》二书分为二栏,刊于《诗韵》正文之上,以便读者探寻典故。但书中韵字,参差不全,查找不便,又经传抄,有不少错误,上元华锟有感于此,详加校勘,将韵字列于行首,又增加《诗赋类联采新》、《月令粹编》、《文选题解》等,取名为《增广诗韵全璧》,方便读者探寻诗词典故和旧体诗常用语辞。今以扫叶山房本影印出版,供作旧体诗者参考。
《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张承吉文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最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张承吉文集》收诗数量远超他本,是研究张祜作品版本。
早在本世纪初,以蒋黼,刘师培、罗裱玉等为代表的敦煌学家,已经开始重视敦煌遗书内保存的某些《文选》赋类作品的残卷,或率先撰术序跋,或迻録影印,或比勘考证,使湮没已久的唐人写本《文选》赋篇又复重显于世。《敦煌赋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记》。校勘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备具众本,在此基础上,还应明通文字、训话、音韵之学。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在目前浮世嚣尘之中,己日难见。《敦煌赋汇》则潜力静心,广搜校本,博采众言,使《校记》部分精详周备,蔚然可观。以王仲宣《登楼赋》为例。该赋以伯3480为原木,参照的刊本、校本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胡克家刻本《文选》(简称文选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宋刻六臣注本《文选》(简称丛刊本)、《艺文类聚》卷63所载本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简称类聚本)、张溥《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