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早年致力于反清复明,明亡后披发入山,隐身、授徒、著书凡四十余年。隐居期间,先生以 述往以为来者师 (《读通鉴论》卷六)的态度,以 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创新精神,对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明代统治者的成败得失进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反思。写下了大量富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凡500余万言。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弘扬船山学说,特在南京设局重刊《船山遗书》,计收著作56种,288卷。光绪年间,又补刻了6种,10卷,附于其后。共计62种,298卷。通称 金陵本 或 曾刻本 。后者也被称为 衡阳补刻本 。 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即以 金陵本 为底本,在内容上完全忠实于底本,其他版本适当参照。
本书收集陈登原已出版或未出版图书及论文, 并附有其长子所撰陈氏年谱。从类别上分, 主要包括哲学类、经济史类、文献学、教材类、文化史类、文学类等。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所称颂的“正变兼陈,洪纤毕具,信为赋家之大观”的《历代赋汇》,为清代陈元龙奉敕编纂,是迄今为止辑录先秦至明代赋作最为完备的赋体作品总集。陈元龙为清康熙时进士,授编修,后授文渊阁大学士,为饱学之士。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搜博采,分类编排,于康熙四十五年编成本书,总计一八四卷。全书正集一百四十卷,收叙事体物之作,计三千○四二篇,分为天象、岁时、地理、都邑、治道、典礼、祯祥、临幸、搜狩、文学、武功、性道、农桑、宫殿、室宇、器用、舟车、音乐、玉帛、服饰、饮食、书画、巧艺、仙释、览古、寓言、草木、花果、鸟兽、鳞虫等三个类目;外集二十卷,收抒情言志之作,计四二三篇,分为言志、怀思、行旅、旷达、美丽、讽谕、情感、人事等八个类目;逸句二十卷,计一一七篇;补遗二十卷,计
该书由唐陆德明撰写,主要为古代经典注音和释义,同时考辨经籍字句。全书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音切与训诂,有些音训原书现已亡佚,赖本书而流传至今,因而本书是研究中国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经籍版本学的重要著作。 点校以我社1985年据北京图书馆藏宋元递修本之影印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影印通志堂本为对校本。
本叢書編入晚清、民國以來老一輩已故詩詞家别集,擇其質量上乘、經編委會審閲通過者。
《高濂集(共5册)》搜集高濂所有著作,按《遵生八笺》、《芳芷栖词》、《玉簪记》、《节孝记》、《散曲(小令和套数)》为序,总二十六卷。其中,《四时幽赏篇》全文已见于《遵生八笺》之《四时调摄笺》;又《雅尚斋诗草》已佚,故未能阑入。 另有《山水情》二十二卷,据称高氏手抄者,今不入总集,附录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