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因词人辈出,作品繁多,故宋词历来多以选本的形式出现。其中,被誉为 晚清四大词人 之一的上彊村民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无论是代表性还是流传度,在近代都位居前列,是诗词爱好者品读宋词、领略宋词之美的上佳之选。 底本可靠,选篇更丰富。 本书以 1934 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近代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所著《宋词三百首笺》为底本,为弥补底本在选词上偏南宋轻北宋、重婉约轻豪放的不足,对词人与词作做了增补,并按词人出生先后顺序重新编排,收录宋代词人87家,宋词313首。同时,为了让读者一览词的千年流变,又从唐、五代、元、明、清词中精选16首。只此一书,即可领略千年词作风华精粹。 全本全注,无障碍阅读。 新增词人小传,介绍其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及其词作的风格与特色。注
国学经典。唐诗、宋词,并称唐宋文学之艺术形式的两高峰。有宋一代,词学名家如林,作品多不胜数,难以尽数通读。《宋词三百首》为晚清词人朱祖谋(上彊村民)选编的一本面向通俗阅读的宋词选集,全书分为五卷,共选宋代词家88人,宋词300首,集中了两宋词精华之作。问世以来,相当于《唐诗三百首》之于唐诗,一直是较流行的宋词选本,具有文学普及与美学欣赏的双重价值。
晚清一代大家王国维先生以“境界说”为骨,著述了《人间词话》一书。他提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因此,以这一条标准,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晚唐至近代著名词人的好恶之情,同时,此书破除了清朝词坛浙派和常州派的流弊,发出词学新声,重新确立北宋词人的主流地位,因此,《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一次正常的自我纠偏,从后来的效果看来,现在的读者大都更崇尚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应该多少也受到过这次纠偏的影响。
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而终生不被重用,发为歌词,悲壮激越。施议对撰的《辛弃疾词选评》将辛词按人生阶段分为四部分,以作品为例证,剖析体制,剖露心迹,展示其人其词之面目及本色,以生平叙述统领名
《宋词三百首》是由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编定,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朱孝臧曾先后三次增删。最后选定的版本选词家共81家,选词共285首,称为三编本,本书采用的便是朱祖谋先生最终定稿的三编本。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之名。其婿沈心友家中,藏有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的课徒稿43幅,遂请嘉兴籍画家王概整理增编90幅,增至133幅,并附临摹古人各式山水画40幅,为初学者作楷范。
张旭,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字伯高。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官金吾长史。楷法精深,尤擅狂草书,逆笔涩势,连绵回绕,体态奇峭狂施,是王羲之后草书又一新风格。宋朱长文《续书断》将其草书列为“神品”。有“草圣”之誉。南宋陈思《书小史》载:“自言我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其意,又观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张旭生性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被称为:“饮中八仙”。往往大醉后呼叫狂走,然后挥笔写狂草,故人称“张颠”。《唐书》本传称:“后人论书,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张旭草书取法张芝和二王,以草书抒发胸怀,寄托情思,“雄逸气象,是为天纵”,成为威名当世的狂草。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斐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称“旭善草书,不治他伎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的一颗璀璨巨钻,千百年来,始终陶治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孙立权主编的《宋词》行文流畅,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是青少年学习和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读本。
《王国维词集》系“词系列”之一种。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的学者。他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的《人间词话》是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论著,他力图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贯彻其美学理论。王国维词现存仅一百一十五首,其中绝大多数为小令。其词“大抵意深于欧(阳修),而境次于秦(观)”,真切不隔,颇多“造境”。另附有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的导读。
这部书,横向看是一个完整词人,纵向看是一部丰实词史。它分析了我国古代包括温庭筠、韦庄、李煜、苏轼、秦观、周邦彦、朱敦儒、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在内的二十余位词人的作品特点及思想内涵,适合词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王国维词集》系“词系列”之一种。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的学者。他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的《人间词话》是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论著,他力图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贯彻其美学理论。王国维词现存仅一百一十五首,其中绝大多数为小令。其词“大抵意深于欧(阳修),而境次于秦(观)”,真切不隔,颇多“造境”。另有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的导读。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词牌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
纳兰词是清代最为的词人之一纳兰性德的作品。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
本书汇集了自唐朝到清代的豪放派词作,并配有众多名家中肯、贴切的评说,用专业的视角赏评这些词作。
唐诗摄影版和宋词古画版的面世,既是读图时代的回响,也是传统的延续。 宋代张舜民的论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似乎有意强调了诗与画的天然联系,要把两者的关系放在一个转换自如的同一时空里来充分展开。 图像与诗歌的结缘,虽然可以引发我们从多种角度来探讨两者的关系,中外古今的类似研究,曾被钱钟书先生戏称为理论界的旧仇宿怨。但在我看来,我更愿意把两者的关系理解成是互为谜底与谜面。 顾恺之面对嵇康四言诗引发的一种感慨与无奈,即所谓画手挥五弦易,画目送归鸿难,苏东坡观王维画体会到的一种诗意,都可以理解成是在各自不同的谜面前而产生的求得谜底的冲动。然而,诗与画的互为谜底与谜面却有其特殊性,在谜面中求得的谜底并不是惟一的,由于各自所属世界的独立完整,使得任何一种图咏或者诗意图,只
词,原本是音乐文学,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所以全称为“曲子词”,简称为“词”。既要按曲子节奏填词,就很难都用整齐的五言、七言来填,因为旋律总有长短快慢。所以除有极少数的例外,一首词中句子总是长短参差的,故词又称“长短句”。词还有“乐府”、“歌曲”、“乐章’’等名称,也都可以看出它与音乐的关系,只有较为晚出的“诗余,,之称,是忽略了词与音乐之间关系的。所谓“诗余”,是将词说成是诗的余绪(贬低词的说法),或以为词是由诗增减字数、改变形式而演化成的。这都是只着眼于诗词语句篇章的异同,而没有考虑音乐……
本书对清词的若干重要方面进行了考察,内容包括政治词、咏物词、艳词、妇女词、选本及清词流派等,力图使所论述的对象具有代表性,以便从不同角度,认证清词前代之处,探索清词发展的本质精神,说明清词中兴的意义,从而对清词得出较为明晰的认识。与此相应,本书在研究方法上选择了“中观”,即在弄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将问题提到的高度,力求进行带有规律性的总结。就写作意图来说,希望避免过于空泛和过于琐屑两种倾向,以使本书的论述能够既踏实,又有的理论性。另外,始终坚持在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探讨文学现象,同时将创作和理论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创作影响理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创作,二者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过程的揭示,找出文学史发展的自身逻辑,这也是本书所特别追求的一个方面。
《唐宋文选/国学基本教材》试图从唐宋文章中拣择英华。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北宋和南宋为时间段,以各时期的名家为代表,尽量挑选能呈现他们思想精神的文章加以译注,并辅以相关的文史知识,以便读者初步了解唐宋文的意味,尝鼎一脔。 《唐宋文选/国学基本教材》共选唐文27篇,计19家,宋文27篇,计20家。所选文章参鉴诸位名家的今本别集。同时也参考了现今的相关注释和译文。
《中华传统诗词经典:中国古代才女诗词》精选中国历代六十八位才女的诗词共一百首汇集成册,所选作者上自先秦、下至清代,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有皇后、宫女、名媛、歌伎、劳动者等。其诗作或悲愁、抒愤,或抗争、呐喊,或吟咏、歌颂,具有独特的表达特色,彰显着中国古代妇女的才华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收才女诗歌,不以其人有无专著为依据,而是本着以诗存人的精神,选取具有生命力之诗篇,逐篇注释、评析、鉴赏。
本书对清词的若干重要方面进行了考察,内容包括政治词、咏物词、艳词、妇女词、选本及清词流派等,力图使所论述的对象具有代表性,以便从不同角度,认证清词前代之处,探索清词发展的本质精神,说明清词中兴的意义,从而对清词得出较为明晰的认识。与此相应,本书在研究方法上选择了“中观”,即在弄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将问题提到的高度,力求进行带有规律性的总结。就写作意图来说,希望避免过于空泛和过于琐屑两种倾向,以使本书的论述能够既踏实,又有的理论性。另外,始终坚持在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探讨文学现象,同时将创作和理论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创作影响理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创作,二者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过程的揭示,找出文学史发展的自身逻辑,这也是本书所特别追求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