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散曲集校笺》收入《沜東樂府》和编校者陳靝沅新發現的《沜東樂府後錄》,是康海散曲作品迄今最為完備的一個整理本。欲瞭解詞場才子康狀元其人其曲,欲研洽散曲文學,這本小書都將大有裨益。本小書以臺灣藏本《沜東樂府》二卷及《沜東樂府後錄》上、下二卷為底本進行點校。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在这里谈到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 谈及戏曲,人们难免就会联想到一个“俗”字。当然,这里所说的“俗”,并不是指俗气、鄙陋,它们相对于高雅、雅致的“雅”而言,是指通俗、质朴。戏曲不只有俗的一面,同时也有雅的一面,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
本书是对宋代作家陆游词作所作的校勘、定律、考证、笺注和词评。以国家图书馆藏嘉定溧阳学宫陆氏所刻残本《渭南文集》为底本,参校众本。录词144阙,依韵脚分为三卷。本书学术价值较高,作者的词评和考释都颇具水准,于词律用力尤多。
本书上下两编采用不同的体例。上编,重在描述辛稼轩在清代词史上之于词人创作方面的影响,故以地域影响并兼顾时间之流变为论述视角,重点描述山左词坛和江左词坛的创作状况,尤以清初词坛为描述重心;下编,重在词学理论中之于稼轩词的探讨及其对清人词学观影响的理论总结。
元代文学以曲名,元时就已将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元曲可以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种。以文艺样式分类,杂剧为综合的戏剧表演,散曲为流行歌曲演唱;从音乐系统来看,二者同属北曲系统的乐曲,所以统称为曲。元及元明间杂剧今存本261种(包括残本);元散曲据《全元散曲》共辑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内有很少南曲。《全元散曲》出版后,又有新发现。无论杂剧和散曲,都体现了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王国维称元杂剧的文学成就为“一代之绝作”(《宋元戏曲史·元剧之文章》),胡适也赞元曲为“流之文学”(《吾国历史上
关汉卿是元曲家中的杰出代表。本书选取关汉卿最的悲剧《窦娥冤》(全本),代表性的喜剧《救风尘》(全本),及《单刀会》、《望江亭》、《谢天香》、《玉镜台》等作品的一些单折进行译注。为方便读者,在每出译文之前另拟“人物表”。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元曲三百首诵读本》正文前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元曲三百首》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元曲三百首》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元曲三百首诵读本》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益于正教。适合中小学老师、学生阅读,适合幼儿园和私塾老师阅读或领读。
《元曲三百首》是阅读、欣赏、学习元曲的理想读本,所选曲作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而且,特设的说明、注释、曲解、曲评等栏目进一步解说作品,有助于读者感受作品的意境,深入理解作品。同时,配以精美图片,曲意于画意交相呼应,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
《古筝曲集(套装共2册)》共收录曲谱99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业余考级曲集》是为古筝业余爱好者提供的一部较丰富和全面的考级曲集,同时也是平常学习不可缺少的古筝曲资料。 《曲集》继承传统筝曲、发扬传统筝艺,同时注重选用当代古筝演奏家和作曲家的作品。希望达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通过考级推进古筝艺术的整体水平。
为了方便读者,每一作者次出现时,本书都撰写一个作者小传,以便于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次出现的曲牌,也根据曲谱加以介绍,并将其定格句式列出,这对于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总体韵味的把握,似不可或缺。 书中每首曲子,我们都与《全无散曲》以及元人所编散曲集互校,重要的置于注文中说明。 关于本书注释,以力求简法、方便读者为务。曲故一般概括其大意,拈出出处;重复出现时或采取互见形式说明,或高概括其用意。对于宋元俗语谣谚等,径直说明其意,不溯源逐流考其原委,亦不引例句。
本书内容包括《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论曲绝句》、《饮虹曲话》。其中,《明清戏曲史》以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本为底本;《读曲小识》以1941年长沙商务印书馆再版本为底本;《论曲绝句》以1912年国立成都大学铅印本、1931年上海开明书店蜀刻影印本为底本,并参考了扬州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季国平的点校本。《饮虹曲话》以河南马集文斋民国间刻本为底本。书后附录张友鸾、赵景深回忆卢前的文章。
《吉他独奏·重奏曲集(单书版)》中曲谱部分,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内容:像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外流行歌曲、各国民族歌曲、精彩乐曲和一些古典名曲,分量最重的当属尼古拉·安捷罗斯的12首吉他曲以及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经典钢琴曲。这些曲目有易,有难;有指弹的,也有pick弹奏的。
本书上下两编采用不同的体例。上编,重在描述辛稼轩在清代词史上之于词人创作方面的影响,故以地域影响并兼顾时间之流变为论述视角,重点描述山左词坛和江左词坛的创作状况,尤以清初词坛为描述重心;下编,重在词学理论中之于稼轩词的探讨及其对清人词学观影响的理论总结。
元曲同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元曲刻露尖新,宜俗宜雅,特色鲜明;古文众体荟萃,风格各异。它们韵律优美,词采斐然,意境深邃,琅琅上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本书内容包括《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论曲绝句》、《饮虹曲话》。其中,《明清戏曲史》以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本为底本;《读曲小识》以1941年长沙商务印书馆再版本为底本;《论曲绝句》以1912年国立成都大学铅印本、1931年上海开明书店蜀刻影印本为底本,并参考了扬州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季国平的点校本。《饮虹曲话》以河南马集文斋民国间刻本为底本。书后附录张友鸾、赵景深回忆卢前的文章。